古語云:“不患寡而患不均”。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居民收入大幅增長,但分配失衡的問題也日益凸顯。數據顯示,我國基尼系數已激增至0.48,大大超出0.4的警戒線。中國必須對日益加劇的貧富分化說“不”。
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顧效率與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他進一步具體指出:
——要抓緊制定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財政、稅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調節作用。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
——要深化壟斷行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對壟斷行業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雙重調控政策。嚴格規范國有企業、金融機構經營管理人員特別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監管辦法。
——要進一步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堅決打擊取締非法收入,規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開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堅決扭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
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會后,總理溫家寶與中外記者見面。他表示,如果發生通貨膨脹,再加上收入分配不公,以及貪污腐敗,足以影響社會的穩定,甚至政權的鞏固。
上市公司高管與一線職工收入差距擴至18倍
@蔡繼明(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我國要形成消費主導的發展方式,就必須打破壟斷,創造公平機會,整頓分配秩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國有資源的配置問題。如果國有資源還主要配置在競爭領域,甚至呈現不斷擴張的趨勢,那么就很難啟動民間投資。不同行業間收入有差距是正常的,但差距過大就有失公平。
改革的方向就是要把這些差距拉近到合理范圍內,收入畸高的要適當調控下來,明顯偏低更要適當調上去。財政收入應取之于民,更要用之于民。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扶持力度,例如提高低保的補助水平,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等都是促進二次分配公平公正的渠道。
@陳世強(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弘昌集團董事長):當前收入分配差距偏大,正在呈現利益群體分化態勢,“強資本、弱勞動”的現象比較突出。城鄉居民之間在收入、醫療、教育、社保等方面差異很大;企業技術和管理干部與普通職工之間、城鎮工與農民工之間、正式工與勞務派遣工之間,差距也十分明顯。特別是壟斷性行業與其他行業相比,收入畸高。據上市公司年報分析,208家上市國企高管與一線職工的收入差距,從2006年的6.72倍擴大到2008年的17.95倍。2008年20個行業門類收入差距平均接近5倍,有的行業職工實際收入是其他行業的10倍。
@李建保(全國人大代表、海南大學校長):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話題已經不新鮮,然而近年來,不同階層、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群體之間收入差別不斷擴大,物價高了,房價瘋了,百姓的工資卻總不見漲。收入分配亟待進行實質性的調整。全國總工會近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有23.4%的職工5年未增加工資;75.2%的職工認為當前社會收入分配不公平,61%的職工認為普通勞動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
@鄭功成:(全國人大常委、社會保障與收入分配研究領域知名學者):社會矛盾的尖銳化和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帶來了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與財富分配方式的反思,也助推了國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財富的合理分配已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縱觀改革歷程,曾經對財富增長與財富積累發揮重大作用的利益分配格局逐漸失衡。現在應當形成一個新的共識,這就是必須把“合理分配財富”置于與“盡可能地創造和增加財富”并重的位置上來考慮,只有更加重視財富的合理分配,才有利于財富的繼續增長和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