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是否應立即加息,市場意見分歧較大。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認為,短期內加息的必要性有所降低,利率調整可能要到3季度以后,維持上調1-2次、27-54個基點的判斷。具體原因包括:一是盡管4月CPI同比增長2.8%,已經連續3個月超過一年期存款利率,但還需判斷負利率是否形成長期趨勢;二是受房地產調控和監管部門加強對政府融資平臺貸款監管的影響,未來投資和消費增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再考慮到世界經濟復蘇面臨危險和人民幣隨美元對其它貨幣升值對我國出口復蘇不利,未來經濟過熱的風險降低;三是近日國內股市大幅下挫,房地產調控對房價的影響也會逐漸體現,資產價格已經和正在被擠壓;四是歐洲債務危機襲擊全球金融市場,預計歐美各國將繼續保持低利率水平,其他國家或也推遲升息步伐。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也認為,目前加息空間非常小。如果負利率不是一個長期趨勢,在一兩個月內的適度負利率是可以忍受的。
10日央行發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價格上漲因素逐步顯現,通脹預期強化。不少市場人士認為,這一表述預示著加息臨近。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隨著CPI突破3.0%的警戒線,預計將會逐步轉化為加息的政策行動。維持年初做出的“6-9月央行可能啟動首次加息、年內最多加息1次”的判斷。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認為,目前加息時機已經成熟,央行很有必要采取加息手段來消除負利率。
股市中期維持弱勢格局
滬深股市11日高開低走,上證綜指收于2647.57點,下跌51.18點,跌幅為1.9%,創下此輪調整以來的新低。市場人士稱,股市受壓的重要因素是當前宏觀經濟格局,即通脹壓力上行、經濟增速下行。這往往意味著股市投資機會的相對匱乏。從4月經濟數據以及近期持續加碼的房地產調控來看,A股市場短期即便出現技術反彈,中期維持弱勢的概率仍然很大。
通脹預期強化
4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80%,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6.80%,同比增速都出現了一定幅度的跳升,說明通脹壓力有所增加。實際上,根據目前情況,通脹預期在未來幾個月有持續提升的壓力。
從翹尾因素看,至少到今年10月份,CPI數據都將受到負翹尾因素的影響。也就是說,CPI同比增速僅因為統計原因就將在二三季度存在較大上行壓力。從CPI構成看,食品價格在CPI中占了三分之一左右的權重,而今年各地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無疑會加劇短期價格上行的壓力。此外,由于美國經濟仍處于復蘇階段,美聯儲短期仍未就加息作出表態,這就壓縮了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空間,因此目前加息的空間較小,這意味著實際負利率仍將存在,負利率的存在會加劇通脹預期。
股市維持弱勢格局
與通脹預期上行相對應的是,短期宏觀經濟出現降溫跡象。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80%,增速較3月的18.10%出現小幅下降。
再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1-4月城鎮固定資產完成額累計同比增速為26.10%,增速較1-3月份的26.40%出現小幅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房地產調控政策將陸續出臺,伴隨商品房成交量的急劇萎縮,房地產投資增速未來逐漸下降是大概率事件,這意味著投資增速的下降也許剛剛開始。
從出口情況看,4月出口金額為1199.21億美元,較3月份小幅提升,但出口潛在的下降風險不容忽視。一方面,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并未完全消散,相關成員國短期經濟形勢前景不明,這會顯著影響中國對歐出口的前景,而歐洲是中國的主要出口市場之一;另一方面,美國二季度很可能迎來補庫存高峰,此后經濟將出現短期自然回落,這將給中國出口帶來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