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絞殺幾時休?
繼高盛被指控詐騙投資者后,大型投資行摩根士丹利也卷入調查,美國聯邦調查員懷疑大摩是高盛案翻版,銷售其設計的按揭衍生產品時誤導投資者,并與投資者對賭,現正調查事件。有分析認為,這是奧巴馬在對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秋后算賬”。但是,在美國投資者權益獲得保護的同時,國內的金融衍生品受害者卻尚無法保護自己的權益。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管曉峰教授認為:“當我國的法律資源無法解決那些似有欺詐嫌疑的金融產品交易引發的爭議時,監管部門應該暫停這樣的產品銷售。這些產品設計非常不公平,雙方面對的風險幾率嚴重不對等,銀行承擔的風險是有限的,但是投資者承擔的風險是無限的,更為不公平的是即使買方發現產品面臨巨大的風險時,也無權要求銀行停止交易。對這種明顯不公平的金融產品,應當等具有較完備的法律資源解決爭議時才能銷售,目前我國還的確不具備銷售這些高風險金融產品的法律條件。”
更何況,這樣無限的風險并未完全告知投資者。
“如果他給我提示風險了,我肯定不買,因為我的家庭跟其他的家庭真的不一樣,我的兒子12歲,他需要長期的24小時的監護,他沒有學習能力,以后更沒有工作能力,需要以后的生活保證。我丈夫買一條領帶花236塊錢,他都退掉。我們攢一點錢很不容易的,過去經常工作到夜里兩點。如果給我提示風險了,打死我,我也不會買!”齊鵬的太太成女士哭訴。
苦主黃女士也稱:“交易的第一天他沒跟我說這是多高的風險,他一句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