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財政部公布了2010年政府性基金及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情況。繼今年3月財政部向社會公布2010年中央財政預算之后,政府性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作為政府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再次在社會公眾面前“亮相”,表明政府預算公開正在加快步伐向制度化邁進。
公開透明: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財政部新聞發言人戴柏華說,預算信息公開是公共財政的本質要求。預算信息公開,有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促進依法理財、民主理財,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今年以來,政府預算公開有不少新突破,和以往相比,公開的范圍擴大,內容增加,解釋也更詳細。
比如,今年中央財政預算公開的內容,就從去年的4張表格擴大到了12張,可以更加完整地反映中央財政收支的總體情況。同時,將預算編制說明也一并公布,以方便社會各界了解預算編制時所考慮的主要因素,更好地從預算數據的“數里行間”讀出國家方針政策、政策導向和支持重點。
剛剛披露的政府性基金及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也對收入來源、支出用途等相關內容進行了詳細解釋。政府性基金是國家通過向社會征收以及出讓土地、發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并專項用于支持特定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財政收支預算。目前,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的基金共43項。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國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國有資本收益,并對所得收益進行分配而發生的各項收支預算,主要用于國有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中央企業災后恢復生產重建、中央企業重大技術創新、節能減排、境外礦產資源權益投資以及改革重組補助支出等。
在中央財政加大預算公開力度的同時,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也邁出了新步伐。3月30日,國土資源部在中央部委中率先公布了本部門的預算,隨后財政部、科技部、住建部、國家統計局和審計署等30多個部委也向社會公開了自家的“賬本”。近日,北京市教委、市民政局、市工商局等部門首次把預算“曬”到各自的網站上,北京市有關部門表示,全市45個部門將在5月底之前全部公開其部門預算。
形成制度:重大民生支出讓百姓心中有“數”
政府和部門預算從“秘不示人”到主動公開,確實是一個很大進步,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同時,廣大群眾也熱切期盼,預算公開應加大力度,進一步向著規范化、制度化邁進,凡是應該公開、能夠公開的內容都應該及時公開,讓百姓心中有“數”。
一些公眾認為,政府和部門公開的預算不能光算大賬、“點到為止”,還應當把群眾關心的“公款出國”、“公款吃喝”之類的費用亮出來,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對此,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解釋說,預算編制有很強的專業性,很多支出是按類、款、項、目來編制的,公眾想要了解的一些支出細賬,可能分散在不同的項、目中,在預算里無法直接用一個數字反映出來。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政府和有關部門在公開預算的同時,還要對一些公眾關心的專項資金收支情況進行特別說明。比如,前不久財政部公布了全國土地出讓收支基本情況,對2009年全國土地出讓總收入是多少,收上來的錢用在了哪些地方等,都給出了詳細數據。信息公開的透明度增加了,百姓這方面疑慮也就減少了。
白景明建議,預算反映的是政府或部門一年收支的安排和打算,而預算執行情況如何,這些安排和打算有沒有落到實處,錢花得到不到位,最終體現在決算數據上。因此,政府和部門在預算公開的基礎上,決算執行情況也應及時向社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