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不時從經銷商網絡聽到壞消息的比亞迪(01211.HK),終于聽到了好消息。
5月9日,巴菲特持股9.89%的比亞迪A股IPO獲批,擬募資21.92億元。歷經3年的準備之后,比亞迪最終如愿回歸A股。不過,相比比亞迪面臨的資金缺口,這次融資可能遠遠不夠。
“事實上,汽車銷量達到50萬輛的規模就會碰到瓶頸,需要重新評估產品力和供應鏈。比亞迪最大的問題是忽視了汽車的核心業務。”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募集資金大部分用于傳統汽車研發,但是比亞迪卻沒有像奇瑞汽車和吉利汽車在發展方面做出改變,對轉型進行解析。
垂直整合
通過對整車設計、汽車模具、發動機、底盤、各類內飾件、車載電子等全方位的垂直整合,提高對資源的配置能力和對成本的控制能力,也讓比亞迪在最近幾年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而且,比亞迪正在把這一模式不斷復制,從電子、二次充電電池到汽車、太陽能電池產業。比亞迪方面還表示,會繼續進行垂直整合方面的發展,因為這條路上沒有滿分。
但是,這張給比亞迪帶來巨大利益的網,也同時隱藏著不小風險。尤其是在財務不樂觀的時候,反向制衡作用就開始占上風。“比亞迪的垂直整合模式意味著產業鏈很長,需要足夠的資金來支撐,否則會產生反方向的影響。”比亞迪內部人士曾對媒體如此表示。
從比亞迪此前公布的年報數據也可以看出,比亞迪面臨著資金窘境。2010年,公司現金流入為31.29億元,而2009年度這一數字高達120.16億元;2010年公司的總借貸額也高達140.52億元,比2009年增加了近104億元,其中銀行借貸須于一年期內償還的為113.63億元,比2009年增加106.52億元。21.92億元的融資規模顯然無法解決比亞迪面臨的資金缺口。
由此也可以看出,比亞迪對資金的需求到底有多強烈,這也可能是比亞迪寧愿縮水也要盡快回歸A股的原因之一。此前,比亞迪確定的融資規模為28.5億元。
加大傳統汽車業務
根據比亞迪發布的公告,回歸A股所籌資金將主要投向3個項目,其中4億元將用于生產鋰離子電池項目;11.4億元將用于深圳汽車研發生產基地項目;余下6.52億元用于擴大汽車品種及零部件建設項目。
從資金投放情況來看,比亞迪將八成資金集中于傳統汽車技術的研發和生產。結合今年上海車展上比亞迪展示傳統汽車的新產品與新技術,比亞迪開始加大傳統汽車業務的投入力度。
蓋世汽車網總裁陳文凱認為,比亞迪到了需要關注傳統汽車業務的階段,培育自己的研發能力。汽車行業的發展規律也表明,僅憑一兩款暢銷車型來保持數年的高增長不太現實,汽車行業發展還是有一定規律遵循的。
路透社一位分析師認為,比亞迪目前最大的問題之一是,忽視核心的汽車業務,追求相對縹緲的東西。
但是業內人士認為,比亞迪汽車如果轉型做正向開發會比較難,不僅從產品研發到銷售渠道都需要梳理,最為重要的是,比亞迪失去了一些跨國零部件供應商的信任,而自主品牌如果要做正向開發,還需要這些企業支持。
比亞迪曾驕傲地對外宣稱,比亞迪可以做的東西,肯定不會外包給其他采購商來做,即使比亞迪不懂某方面的技術,還是很容易學到。
業內傳言,比亞迪技術人員曾到其供應商車間仔細參觀,詳細詢問各種技術參數,并下了一張大訂單——相當于當年該供應商產量的一半。但是,“買了一兩次之后,比亞迪就再也不買,開始自己做了。”而很多為比亞迪供應模具、材料、組件等上游原料的供應商,都有過類似遭遇。資料顯示,比亞迪連續三年一直在進行縮減零部件外購比例,汽車零部件外購比例已經由2008年的50%下降到了2010年的32%。
這種做法讓比亞迪失去了供應商的信任,不愿意和比亞迪合作。今年上半年有一次大型汽車高峰論壇,主辦方原計劃邀請比亞迪方面的人士上臺演講,但遭到了嘉賓的拒絕。
雖然比亞迪在傳統汽車領域的“野蠻擴張”遭到了不少非議,但是比亞迪在新能源方面還是處于領先地位。在國內其他汽車廠商還沒有推出純電動車的時候,比亞迪已經量產F3DM和e6,前者已經銷售幾百輛,后者已經銷售50多輛,今年可能會再增加100輛。
不過,新能源汽車的個人消費需要外部環境的支持。目前新能源汽車商業模式還沒有成形,相當長一段時期高度依賴政府資源和財政補貼以及政策支持。從3年前高調宣傳新能源概念,到現在轉投傳統型汽車,比亞迪似乎也意識到過度透支了這個概念,而是應該遵從汽車發展規律。
渠道警報未解
比亞迪不僅面臨資金及產品的壓力,還遭遇了經銷商退網風波。在招股書中,比亞迪稱有300多家經銷商退網,但對比亞迪的影響有限。
不過,這種影響有可能繼續。雖然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比亞迪停止了壓庫行為,但是,在今年車市遇冷的情況下,經銷商的庫存壓力仍然不小,而且如果市場繼續惡化有可能還會出現退網的經銷商。
去年退網風波發生后,比亞迪曾著手一系列改革:2011年初開始,各級銷售網絡間實施售后共享,部分打通銷售網絡,比如A1網經銷商可以賣A2網或者A3網的車型。不過,并網銷售并不是從廠家進貨,而是從其他不同網絡的經銷商處進貨,品牌授權并未改變。
但是,今年車市的轉冷,使比亞迪汽車變革的成效大打折扣,前4個月,比亞迪的銷量依然處于同比下滑的態勢。2011年1月,比亞迪的汽車銷量為5.2萬輛,同比下降15%,而同期國內汽車銷量則同比上升超過16%;2月銷量2.65萬輛,環比跌49%;3月銷量4萬輛,同比大幅下滑41%;4月份汽車銷量為4.01萬輛,同比下跌11%。
“我們店4月份銷售40多輛,在上海20多家經銷店中就能排到前列。”滬上一家經銷店銷售經理告訴記者。據記者調查發現,至少有7家比亞迪的經銷店4月份銷售不超40輛,而去年同期至少銷售100輛。
“我們現在庫存不大,100多輛,4月份銷售了40輛左右。”滬上一家比亞迪經銷店負責人告訴記者。但是另外一家比亞迪經銷店老總則有點憂心忡忡,“我們都快砸進去3000萬元了,現在庫存大概有400輛,價格優惠已經到底了,但是客戶還是不買賬。”
上述比亞迪經銷店總經理告訴記者,現在浦西有一家經銷店加入比亞迪1年多來,銷售情況很差,目前正在找下家接盤,但希望渺茫。而2009年的時候,還是會有其他經銷店來接盤的,比如比亞迪在上海滬南公路上的兩家經銷商店,后來其中的一家就接收了另外一家。
在比亞迪不斷擴網的時候,上海將近30家經銷商加盟,而現在不少潛在的意向經銷商都已經轉投其他車企的網絡渠道。
5月6日,比亞迪第一款SUV車型S6在長沙上市,分為2.0和2.4兩種排量,最低僅有8.98萬元,這款車被放在比亞迪的A1網銷售,似乎有彌補F3后勁不足的意思。而且比亞迪汽車總經理夏治冰也表示,在兩年內不會降價,月銷量目標為5000輛。
“現在S6還沒有到店,廠家先讓我們接受訂單。有一部分客戶在看車,反映還可以,應該可以彌補F3的后勁不足。”滬上一家比亞迪經銷商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滬上一家比亞迪4S店的銷售經理告訴記者,比亞迪今年還是希望“往上走”,而非填鴨式的沖銷量。“這個‘往上走’不僅是價格,還有品質。S6的推出把比亞迪產品的價格一下拉升到8.98萬元以上,接下去比亞迪可能會力推一些價高的產品,比如L3、G3,以及B級車F6等,像F3一方面因為賣不動了,另外廠商也不再希望追求低端產品的走量。”上述經銷商表示。
不過,S6未來能否成功帶領比亞迪突圍,仍需等待和觀察。(本文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