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了盛會:“大事件”效應顯現
大型展會具有加快拓展城市空間,優化城市布局的強大功能,2011西安世園會更是直接使區域經濟受益。據初步測算,世園會拉動我市GDP凈增80億元左右,世園會6個月,直接、間接增加就業崗位2萬余個,增加了從業人員勞動報酬。
增添了板塊:新區引領多極化發展
我市逐步形成了“五區一港兩基地”的發展新格局。2011年,四區一港兩基地完成投資1175.81億元,是2006年的3.9倍,占全市的比重由26.4%提高到35.1%。新區已成為西安最具發展活力的區域和新的增長極,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的重要平臺和載體。
開通了地鐵:潛龍在古城騰飛
2011年9月,西北地區首條地鐵線路——西安地鐵二號線一期工程正式開通運營,西安迎來了“地鐵時代”。這是西安發展史上迄今最大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地鐵為西安提速發展增添動力,成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助推城市化進程、拉伸國際化大都市骨架的重要力量。
城市建設
西安城市發展置身新階段
記者昨日從市統計局獲悉,在“三個西安”建設的有力推動下,當前,西安市已置身于工業化中期階段、轉型發展深入推進階段以及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奠基布局階段。
我市統計部門利用人均GDP、產業結構、工業內部結構三大指標,對工業化發展階段進行綜合判斷,認為西安市已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據了解,在這個階段,工業是推動經濟發展重要力量,經濟發展的“工業主導型”特征明顯。在工業內部,工業的重型化特征十分突出,重工業將在較長時期內保持快于輕工業增長的發展態勢??偟膩碚f,經濟增長加速、技術進步加速和重化工業主導是三個突出的階段性特征。
同時,西安處于轉型發展深入推進階段。西安于2008年前后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同時達到中等收入水平。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市通過“三個西安”建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
西安還處于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奠基布局階段。2009年6月,國務院批準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建設西安國際化大都市是實施規劃的關鍵環節。從2010年和2011年的監測數據來看,西安國際化大都市整體建設起步較快,發展勢頭良好。統計人士認為,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10~2015年,為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奠基布局階段;第二階段,2015~2020年,初步建成區域性有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第三階段,2020~2050年,真正建成現代意義上的國際化大都市。(西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