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美國的分享比例取決于他國在司法合作中的“貢獻”,分為三個檔次,由重大到一般分享比例分別為:50%~80%、40%~50%、40%以下。英國內政部對他國要求分享資產的請求,一般也按照“貢獻”來分配數額。目前他國能分得的最大份額是扣除執法費用后的實際數額的一半。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設立了專門的“被罰沒財產賬戶”,根據“公平的分享計劃”來處置。
由于分享資產能夠鼓勵各國積極參與有關的國際司法合作,正逐步被國際司法界接受。中國外逃官員“最鐘情”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歐盟國家、日本、新加坡等,普遍采取分享資產方式處理贓款。
但據王明高介紹,中國與外國締結的雙邊司法協助條例往往規定,雙方應“免費”提供司法協助。中國甚至在與有些國家的約定中明確表示,“不得要求償還因提供司法協助所支出的費用”。這勢必削弱有關國家協助中國追繳贓款的積極性,影響追繳效果。
林雪標認為,與其在腐敗資產跨境轉移后一籌莫展,還不如根據實際需要適當讓利一部分給為我們提供司法便利的被請求方,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具體個案中,要重視談判技巧,給予被請求方盡量少的分享比例,以爭取追回更多的腐敗資產。
“據我所知,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與任何國家建立正式的分享協議。”林雪標說,1999年,加拿大皇家警察一名高官專程來到北京,就中加雙方簽訂《贓款分割協議》進行協商,但囿于中國“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顧慮,該協議最終沒有簽署。2009年12月初,加拿大總理哈珀訪華,中加同意早日簽署《打擊犯罪合作諒解備忘錄》,同意就簽署分享罪犯資產協定進行談判,“這表明中國對‘資產分享’措施已經不再持抵觸態度。”林雪標說。
相關資料
職務犯罪
指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工作人員利用已有職權,貪污、賄賂、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破壞國家對公務活動的規章規范,依照刑法應當處以行政處罰的犯罪,包括《刑法》規定的“貪污賄賂罪”、“瀆職罪”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犯罪。
貪官外逃重點地區
我國周邊及鄰近國家:
泰國、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蒙古、俄羅斯等;
發達國家: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等;
非洲、拉美、東歐一些反腐法制不健全或與我國未簽署引渡協議的小國:
斐濟、厄瓜多爾等;
主要中轉地區:
香港、澳門;
離岸金融中心:
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薩摩亞、百慕大等。
外逃貪官來自哪?
金融業:
已發生過中國銀行廣東開平支行的三任行長攜款外逃、中國銀行哈爾濱河松街支行巨資詐騙案中涉案人員高山和李東哲攜款逃往加拿大、廣東省國際信托公司香港實業分公司副總經理黃清洲貪污挪用公款13億港幣逃往泰國等大案。
壟斷性國有企業:
已發生昆明卷煙廠原廠長陳傳柏貪污1600萬元后逃匿海外、云南紅塔集團原董事長褚時健因貪污企圖逃往越南時被邊防檢查站截獲等大案。
交通、土地管理、建筑等行業:
近年來云南、貴州等地的交通廳長相繼因經濟問題而逃往國外,河南省三任交通廳長均因受賄等犯罪而攜款外逃。
稅收、貿易、投資部門:
中外運公司某項目部副總經理丁某利用職務便利,收取好處費、貪污海運業務費,將其存入自己在香港的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