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數量的爭議是愚蠢的,在為人口紅利消失、為項目流失而擔憂時,不要忘記勞動生產率、企業的效率才是最重要的。
人口紅利不是主要原因,在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的中國人口增長高峰期,中國的經濟受到計劃經濟的制約陷于崩潰:人口多,卻沒能成為有效勞動力;人口多,沒有成為有效消費群體。最典型的是,大規模知青進入農村,沒有從根本上提高農村的勞動效率,相反,讓農村陷入更深的貧困之中,直到逼出農村的土地改革。
經濟學家陳志武先生曾經提出命題,中國人為什么勤勞而不富有,原因就在于當時的中國制度進行了根本性的資源錯配,導致的結果是越勤勞越貧困,越工作越低效,甚至產生價值耗散,越工作越糟糕,對經濟的破壞越嚴重。
只有在制度釋放了勞動能力與消費能力之后,人口的規模與效率才值得進行經濟考量。(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