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放棄是出于對競爭環境的全盤考慮,求進的同時也要求穩,避免與埃克森美孚財團在區域內形成多面競爭。”上述人士說。
雖然中石油最初為隱藏“鋒芒”放棄了對西古爾奈-1區塊的爭奪,但四年之后,早已在非洲和中東積累了大量現有資源的中石油卻又殺了一個“回馬槍”。未經中石油官方證實的消息稱,早在2012年底,中石油中東地區項目組針對該項目的籌備就已提上日程,“但具體以什么形式介入現在還不得而知。”
風險考量
從2009年首輪招標后至今,中石油儼然已經成為伊拉克石油工業中最為重要的中堅力量,但持續砸下數以百億的真金白銀后,周旋在多重風險之間的投資智慧也正考驗著這家“巨無霸”。
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作為伊拉克本土開采前景極為可觀的“肥肉”之一,埃克森美孚退出西古爾奈-1油田實則屬無奈之舉,其與伊拉克中央政府難以調和的矛盾是導致其不得不忍痛割愛的關鍵緣由。
“長期以來,伊拉克庫爾德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一直存在矛盾,并且在未經中央政府同意的情況下對轄區內的油田對外招標,埃克森美孚與地方政府簽署了油田開發協議后激怒了中央政府。”上述知情者說。
2011年10月,埃克森美孚與庫爾德地方政府一口氣簽署了開發6個勘探區塊的石油協議,而此舉隨后也招來了伊拉克中央政府的指責,其石油部也先后多次向埃克森美孚公司發函,要求其解釋與庫爾德政府的合同協議。
“庫爾德地區本來就屬于半自治狀態,政治的沖突也讓埃克森美孚陷入了漩渦,長期消耗的拉鋸戰后,最終不得不放棄西古爾奈區塊。”一名中東區域經濟研究者說。
如此境況下,雖然中石油已然成為接盤埃克森美孚資產呼聲最高的后備之選,但這個國內投資環境尚未步入正軌的國度不容忽視的風險因素仍凸顯無遺。
石油干部管理學院國際公司權威專家王才良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治因素、巨頭競爭和商業漏洞等是不得不面臨的多重難題。
“中石油目前在伊拉克本來就已經一家獨大了,過于集中的投資一旦發生變故都將帶來巨大的損失。”王才良說。
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中石油在伊拉克已經運營著三大油田,日產量達160萬桶以上,這一數據已然超過了伊拉克整個石油產量的一半。 (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