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份,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結束6月下半月的整體走軟局面,重新顯露強勢跡象。7月3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在隔夜美元大漲的背景下僅小幅回落,即期匯率更是以上漲報收。市場人士表示,長期來看,人民幣仍具備持續升值基礎,隨著政策性和季節性購匯需求消退,結匯盤重新占據上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有望重拾強勢;但考慮到美元走強、我國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等因素,近期人民幣升值步伐將較上半年放緩,更多呈現總體向上、雙向波動特征。
美元指數站穩83
人民幣即期價逆勢上漲
6月下旬以來,由于美國經濟數據持續向好、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的時間表日漸明晰,國際外匯市場上美元對其他貨幣持續上漲。數據顯示,美元指數在7月2日紐約匯市收報3.53,較上一交易日大漲0.61%,連續第三個交易日收盤站在83關口上方。至此,美元指數已經由6月19日的階段低點80.50反彈了將近3.8%。
人民幣匯率方面,在6月中下旬,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與美元指數呈現高度相關走勢。在此期間,伴隨美元走高,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由6月17日的歷史高點6.1598逐步回落至6.18附近展開窄幅震蕩;即期匯價則由階段高點6.1250跌至6月27日的6.1490,回調幅度達到240基點或0.4%。從6月最后一個交易日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特別是即期匯率逐漸脫離了美元的影響,再顯露出走強跡象。
據外匯交易中心公布,7月3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803,雖然受隔夜美元收高影響而出現30個基點的小幅回落,但總體仍圍繞在6月末以來的6.18一線運行。而即期市場方面,3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在中間價引導下小幅低開,隨后展開震蕩上行走勢,收盤報6.1308,較上一交易日反而上漲22基點或0.04%。
市場人士表示,6月下半月之所以人民幣匯率會跟隨美元表現而顯著回調,主要還是在于境內市場購匯需求短期大增所至。一方面,6月末是外匯局關于商業銀行外匯貸存比新規的達標最后大限,政策性購匯需求集中釋放;另一方面,外貿企業年中資金結算壓力較大,銀行間外匯市場每逢6月末都會面臨季節性購匯需求上升。進入7月份,隨著政策性和季節性購匯需求的消退,結匯盤重新占據市場上風,從而再次推動人民幣走強。事實上,在6月份的最后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即期匯率在中間價僅走升10基點的背景下大漲114基點,即是結售匯盤口發生逆轉的表現。
下半年升值步伐放緩
全年或不超過2.5%
從中間價來看,盡管6月份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先升后貶、總體升值幅度有限,但由于春節后至6月中旬的快速上行,上半年人民幣的升值幅度仍較為可觀。數據顯示,截至6月28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787,較5月末的6.1796僅微升9個基點,較2012年末的6.2855則大漲1068個基點或1.73%。自2005年7月啟動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已經接近34%。
對于下一階段人民幣匯率的表現,多家分析觀點均認為,人民幣從長期來看仍有繼續升值的動力,但升值的步伐或將放緩,并更多呈現雙向波動特征。
建設銀行研究部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長期來看,三項因素決定人民幣仍將呈現升值走勢。一是,我國經濟在未來10年仍將每年至少保持在7%以上的較高增長速度,經濟總量在全球的占比將進一步上升。而他國經驗顯示,在經濟增長速度較快、全球經濟總量占比處于上升階段的時期,本國匯率都處于升值狀態;二是,隨著我國產品和服務競爭力提升、產業結構調整加強、勞動力素質提升等,我國國際貿易將繼續保持順差。與此同時,我國同主要經濟體的利差也將長時間保持在較高水平,并對國際資金產生較強吸引力;三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要求人民幣匯率保持堅挺,以增強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