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 中央氣象臺10月27日18時發布霾黃色預警,預計27日夜間到28日白天,華北中南部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達4級,局地達5級,很不利于空氣中污染物擴散。河北中南部、京津地區、山西南部、陜西關中地區、河南北部等地有中度霾,局地重度霾。
環保部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全國74個城市有70個出現污染天氣,15個城市達標天數比例不足50%。霧霾不時圍城,空氣污染加劇,近日,東北、華北等城市出臺有關霧霾的應急預案,區域聯防協作機制已經啟動。專家指出,由于我國呼吸系統疾病人數增加,人們對空氣污染關注程度明顯提升,特別是北方進入采暖季節,治污行動將面臨更大挑戰。
調查顯示,機動車、燃煤、揚塵是當前影響空氣環境質量的三大重要污染源。此番應急方案,機動車總量控制成為重要一環。如北京提出今后遇上空氣重度污染時,將實施機動車單雙號限行,到2017年,機動車總量控制在600萬輛內;又如山西省提出在2017年底淘汰全部黃標車。
不過,專家認為,除了機動車污染等因素之外,工業產能對空氣污染的貢獻率可能更大,大氣污染治理實質上是能源結構的改革,應急預案只能解決一部分污染問題。
“從總體上看,大氣污染必須進行綜合治理,涉及工業、交通、能源、城市建設等污染問題也要同時治理,不能僅僅是應急措施。”武漢大學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傳江說。
日前,環保部與京津冀等六省區市政府簽訂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并且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確定“實施綜合治理”、“強化污染物協同減排”、“統籌城市交通管理”、“防治機動車污染”、“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區域經濟布局”等六方面任務。
據環保部統計,第三季度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62.5%,全國74城市中污染最重的前10位城市,有七個位于河北省,此外還有濟南、天津和鄭州。調查發現,上述城市分布著電力、鋼鐵、焦炭、水泥等大量工業企業。
據分析,京津冀區域燃煤總量一年超過3.5億噸,盡管北京占比不足7%,二氧化硫排放強度每平方公里8.5噸,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7倍。
專家指出,防治大氣污染不能僅僅依賴限行、收擁堵費等措施,如果周邊污染源控制不住,一陣風就會吹過來。如北京、太原等城市,皆三面環山,就像“簸箕”一樣容易接受污染物排放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