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29日電 (記者杜燕飛)國家外匯管理局28日公布的2024年末中國外債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外債規模小幅下降,幣種結構優化,期限結構保持穩定,外債風險總體可控。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我國全口徑(含本外幣)外債余額為24198億美元,較2023年末下降277億美元,降幅1.1%。從幣種結構看,本幣外債占比50%,較2023年末上升3個百分點;從期限結構看,中長期外債占比44%,與2023年末基本持平。
“外債規模下降受多重因素影響。”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斌介紹,2024年,受匯率波動、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不確定性、國內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等多重因素綜合影響,我國外債規模一、二季度有所回升,三、四季度有所下降,全年總體保持基本穩定。
李斌認為,我國外債風險總體可控。2024年末,我國外債負債率(外債余額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12.8%,債務率(外債余額與貿易出口收入之比)為63.8%,償債率(外債還本付息額與貿易出口收入之比)為6.5%,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的比例為42.4%。上述指標均在國際公認的安全線以內,且有不同程度改善或保持基本穩定。
業內人士認為,中長期外債較好滿足實體企業的長期資金需求,拓寬了新基建、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資金來源渠道;我國短期外債余額穩步增加,為市場主體日常運營提供流動性支持。當前,我國外債工具逐漸多元化,債務證券、貨幣與存款、貸款、貿易信貸與預付款、關聯公司間貸款等持續發展,不斷拓寬經營主體的融資渠道。
“預計我國外債規模將保持基本穩定。”李斌說,展望2025年,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總體仍處于降息周期,外幣融資成本有望穩中趨降,我國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穩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提升跨境融資便利化水平,有助于我國外債規模保持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