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良好的營商環境猶如企業生存發展的“陽光雨露”。近日,各地各部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一項項政策舉措聚焦民營企業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激發市場活力,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創新監管機制
保障公平競爭
“從提交申請到修復完成,只用了兩天,就像給企業做了一場‘信用急救手術’。”福建省南平鋁業公司設備技改部副主任廖世昌說。
不久前,南平鋁業因一起設備事故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作了公示,因此在參與招投標資格上受到限制。在企業陷入困境之際,南平市市場監管局主動找上門來,詳細介紹了信用修復的政策和流程,指導企業提交修復申請。
“在最短時間內實現信用修復,讓我們順利參加招投標并脫穎而出,真是‘及時雨’呀!”廖世昌感慨。
信用監管是創新監管機制、提高監管效能的重要內容。在各地,信用修復機制幫助不少企業“糾錯重生”、輕裝上陣,激發了經營主體活力。近日,市場監管總局上線運行市場監管信用修復全國統一平臺,經營主體開展信用修復更加方便和高效。
與此同時,多項政策舉措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在加強監管方面,強化執法監督,集中整治涉企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等現象,為民營經濟松綁減負。在營造公平公正市場環境方面,出臺《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辦法》,防止出臺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開展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專項行動等,破除民營經濟在各領域的市場準入壁壘,確保民營經濟得到公平對待,保障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
優化政務服務
護航輕裝前行
在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紹興天地綜合體,一支整合綜合執法、公安、文旅等多部門力量的執法隊伍正對商家進行安全生產、消防安全等檢查。小分隊嚴格對照“綜合查一次”事項清單,梳理餐飲油煙、垃圾分類、外立面及店招設置、活動審批等內容,提高執法效率,減少對商戶的打擾。
“過去,不同執法部門在不同時間段來檢查,費時費力。現在一次檢查完成所有項目,省心多了。”越城區某公司法人邱小飛告訴記者。
以“一次查全”踐行“無事不擾”,以“進一次門,查多項事”貼心護航市場主體輕裝前行。“綜合查一次”行動執法改革推動工作模式由管理向服務轉變,是各地推出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的生動寫照。
為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各地積極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不斷優化政務服務,通過簡化流程、提升效率打造高效便捷的服務體驗,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減輕民營企業負擔。
在甘肅省天水市,市場監管部門聚焦備受關注的“天水麻辣燙”經營主體,圍繞企業信息變更、企業注銷、開辦餐飲店、企業破產信息核查等重點事項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精準推進政務服務供給與經營主體需求有效對接,著力解決急難愁盼問題。上海創新實現企業信息變更“一件事”,推出“一表關聯”所有聯辦部門“自動變更”字段,“一庫共享”企業變更信息,真正減掉申請環節,“無感變更”切實提升了企業感受。
出臺惠企政策
破除發展阻礙
廣東省深圳市提出進一步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上海發布21條政策措施減輕企業負擔……一段時間以來,各地各部門多措并舉,針對民營經濟發展中的痛點堵點,出臺多樣惠企幫扶政策,為企業出實招、解難題。
融資“活水”助力民營企業闖難關。目前,全國創設“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主題銀行”80家,發放貸款361億元,惠及4.75萬戶小微企業。“主題銀行”內設服務專區,經營主體可完成準入登記、銀行開戶等一站式服務,解決群眾辦事兩頭跑問題。市場監管部門聯合金融機構對經營主體按資質劃分,網格化開展“經營主體批量主動授信工程”,為經營主體量身定制的“企稅貸”“名特優新貸”“個體貸”等個性化金融產品,有效實現融資增信,讓融資更加便利。
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小微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地,降低民營企業經營成本,有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2024年,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主要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六成惠及民營經濟。
為加強民營經濟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市場監管部門組織知識產權法律和信息服務專家深入民營企業實施“一對一、訂單式”服務,服務企業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
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支持民營企業提升標準化能力……各項政策舉措疊加效應持續釋放,助力民營經濟安心經營、穩定健康發展。
(本報記者 魯元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