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31日電 (歐陽易佳)日前,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吳波接受采訪時表示,近自然恢復是荒化防治應該堅持的科學理念,即利用本地鄉土物種,把荒漠化土地恢復到物種組成多樣性和群落結構與地帶性植被接近的生態系統。通過科學有效的人工輔助和管理措施,依靠自然生態過程,將荒漠化土地恢復到退化前的狀態,從而實現恢復后,生態系統具有良好的生物多樣性,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的目標。
“我們也應該注意,近自然恢復不等于‘靠天吃飯’,完全依靠自然。”吳波認為,應該因地制宜,對于輕度退化的荒漠化土地,采取圍欄封鎖措施使其快速恢復。對于嚴重退化的荒漠化土地,如流沙地等,應采取圍欄封育加草方格沙障加植被恢復等措施,才能在較短時間內恢復對于原生植被保存較好的區域的生態功能。
“我們堅決反對,為了種植人工植被而破壞天然植被的做法。”吳波表示,“荒漠化防治的基本原則是科學規劃、分區施策、尊重自然、因地制宜,我們應該始終堅持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灌則灌、宜荒則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