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出現下降,錄得1485億元收入。
徐樂江做大規模相當激進,曾豪言2010年使寶鋼集團的產能突破1億噸,后修改為5000萬噸,但至2009年寶鋼集團的產能在3000萬噸左右。其做大規模的“代表作”是寶鋼湛江港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400億元,總產能將達到2000萬噸。這一規模相當于2009年寶鋼股份的產能,如湛江港項目達產,意味著再造一個寶鋼。
靠高起點建立的寶鋼集團技術優勢很難持續,未來的競爭是成本,規模化所帶來的協同效應是鋼鐵企業的出路。
寶鋼的優勢緣于其高起點。1978年年底確定立項并開工以來,寶鋼前三期工程的總投資近1400億元,當時,全國銀行個人儲蓄才180億元,國家每年財政收入只有800億元。
寶鋼的龍頭地位,緣于設備先進、產品具有優勢。但隨著其它鋼鐵企業的追趕,起點的優勢逐漸喪失。
一份鋼鐵行業資料顯示,寶鋼冷軋汽車板的市場占有率已連續數年在50%左右徘徊;家電用鋼的市場占有率在2004年時還高達53%,至2008年,占有率下滑至30%左右;而管線鋼,2001年時仍由寶鋼與韓國浦項共霸,如今不得不與鞍鋼、武鋼等分享。
捍衛長協礦制度??
徐樂江在任時另外一件廣受詬病的事是每逢鐵礦石漲價前夕,寶鋼必提高產品出廠價。
由于進口鐵礦石長協價格已連續多年飆漲,寶鋼的行為被業界視作鐵礦石漲價的有利依據。但寶鋼的行為背后是其想要維系依然脆弱的鐵礦石長協制度的無奈努力。
事實上,目前的鐵礦石市場價格與長協礦價格存在巨大價差,原有的年初通過談判制定全年鐵礦石采購價格的制度處于崩潰邊緣,鐵礦石供應商企圖改變原有的長協制度的定價機制。
寶鋼一直是長協礦制度的受益者。寶鋼全部的鐵礦石均源于進口,并且全部都是長協礦,享受比其它依賴進口鐵礦石更加低廉的原料成本。
為了保留成本優勢,寶鋼不惜接受每年鐵礦石供應商提出的高比例漲幅,也不愿讓上述制度解體。
徐樂江:現年51歲,1982年加入寶鋼,2007年1月起身兼寶鋼集團董事長、寶鋼股份董事長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