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是國內新一輪成品油調價“窗口”打開的日子。盡管據業內測算,漲價條件當時正好滿足,但國家發改委并未有所行動。而隨著近期國際油價連續重挫,業界開始展望國內油價下調的可能。由于目前22個工作日的時間區隔已經具備,一旦三地原油均價下跌超過4%,則根據此前的調價慣例,國內油價很可能迅速響應并下調。
條件雖滿足 漲價仍落空
據東方油氣網測算,截至5月14日,中國國內成品油調價所依據的三地原油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約為82美元(單位桶,下同),和上次調價時的基準價79美元相比,恰好相當于正向4%的水平。
而2009年5月8日頒行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這意味著,在上周調價“窗口”打開之時,國內成品油漲價的條件是滿足的。
但調價卻未如期而至。業內認為,這很大程度上源于國際油價近期突然出現的戲劇性大跌。
過去兩周,國際油價從80美元以上跌至70美元平臺,其中尤以紐約WTI油價跌幅最猛。5月14日,紐約油價僅報72美元,本周更一度跌至70美元以下,至截稿時,仍在70美元左右。
“按照目前的態勢,國內成品油漲價基本沒有可能。”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鳳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一方面,國際油價最近連續大跌,國內油價此時上漲不合時宜;另一方面,新成品油定價機制正式實施以來,國內油價每次上調的時間點都會向后推延,即便調價窗口打開并滿足條件,也不會立刻漲價。”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也認為當前國內油價不會上調,原因是上輪調價后兩大石油集團的煉油利潤已得到保證,而國際油價近期大跌10余美元,兩相權衡,此時漲價不明智。
他表示,國內油價如不上調,中石油、中石化的煉油業務也未必會虧損,而交通運輸、制造、化工等行業則會免于成本進一步上升。
“盡管從以往經歷看,每逢調價條件滿足時,發改委從未因其他原因停調過一次,但這次可能情況特殊。”東方油氣網首席經濟學家鐘健認為,如果考慮到在調價窗口這一關鍵時點,避免因國際油價異常波動與國內調價政策走向形成逆動而延期調價的話,那么,調價政策出臺的不確定性也隨之大增。
他表示,上次調價政策在條件滿足后也拖延了5天時間才出臺,但那次是愈往后延期,正向破4%的程度愈大,調價條件愈具備,輿論的呼應愈強烈。而這次卻不同,因為只要WTI繼續保持目前水平甚或以下,則三地原油均價就可能在本周從正向破4%跌回4%以內。
“如果這次調價延期過久,且在這段時期,國際油價仍徘徊在近日低價位上甚或跌破4%,則繼續上調油價的政策壓力就會很大,不排除這次調價政策被取消的可能。”鐘健說。
降價尚待時日 窗口一旦打開將立刻執行
事實上,權威人士早就對新成品油定價機制規定的調價條件做過解釋。中國石油總裁周吉平曾向本報記者表示,“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只是調價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要條件,國家會考慮綜合情況適時適當地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
目前看來,國內成品油漲價的可能性正日益縮小,即便最后落空也并無意外。而隨著國際油價近期持續下跌,業界又開始展望降價的可能性。
據業內分析,當前的國際油價本身蘊藏著強烈的下跌風險:一方面,投機基金買多形成的凈持倉達到12萬手歷史高位后已屆1個多月;另一方面,投機基金的逐利本性決定了“高拋低吸”的運作規律。從希臘債務危機爆發后數日內WTI油價連跌了10余美元就可看出,投機基金的確在快速清倉,接下來很可能繼續殺跌或至少在目前水平維持一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