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總工會 陳偉光(電話采訪):
它有很多的原因是制約著工資談判這個制度。目前來看,我們在法律這個層面上還沒有一個很剛性的規定,只是提供了一種可能性,沒有說企業必須要進行工資協商談判。
解說:
過去一些地方政府在促進工資增長上無所作為,甚至打出“營造勞動力成本洼地”的招商口號,但創造了經濟奇跡的低薪模式還能持續多久?我們還要繼續做廉價勞動力大國嗎?就在本周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雙方達成共識將各自推動建立更平衡的經濟增長模式,而中國也承諾,將繼續致力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未來會更多以國內消費帶動經濟增長。
短片三:最低的保障
中共中央黨校 周天勇教授:
我今天到國家工商聯開了一個會,就是中小企業的員工的工資正常的增長機制問題。那么確實我們需要在,至少今年我們要進行調研,制訂方案,十二五期間要開始解決這個問題。
解說:在周天勇看來,至少有三件事是當務之急:一合理調整最低工資標準;二讓勞資協商和談判機制運轉起來;三工人的工資必須和企業的利潤掛起鉤來。
復旦大學社會學部 肖巍教授:
沒有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也就沒有和諧的穩定的社會關系。
解說:“勞動關系是現代社會的晴雨表”,本周肖巍在《學習時報》上發表了文章--“實現體面勞動的兩個要領”。而“體面勞動”這四個字,這一周在黨報黨刊上出現的頻率很高。
字幕:《人民日報》“努力實現體面勞動”
----就業是前提
----收入是保障
----發展是源泉
復旦大學社會學部 肖巍教授:
我的意思就是說,勞動者是社會最重要的部件,最重要的。這個最不是說最重要之一的最,就是最,因為這是我們國家的物質基礎或者說物質前提,這種如果處理不好的話,不但有悖于我們社會穩定,甚至也有悖于我們意識形態。
解說:讓勞動告別廉價,顯然不僅僅是企業一家之責;讓勞動告別沉重,也不是薪酬體系能獨立支撐的。教育、醫療、住房,哪一件不關乎勞動者最起碼的保障與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