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如果不是親眼所見,還以為是天方夜譚--極度缺水、生態脆弱的西北沙化地區,赫然冒出一個耗水占地、違規建設的高爾夫球場。
陜西榆林的“沙漠高爾夫”堪稱“史上最牛”,暴露出的問題更是觸目驚心。
“牛”在何處?一是選址“牛”。據統計,一個18洞的高爾夫球場,每天用水量在2000至2500立方米;而干旱地區耗水更加驚人。榆林位于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漠的交界處,是國內沙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水資源極度匱乏。在此地選建高爾夫這一供極少數人用的“人造綠洲”,超乎常人想像,投資者和當地政府可謂“勇氣可嘉”。
二是建設“牛”。雖然高爾夫球場審批早已叫停,但這樣一個占地數千畝的項目,竟然不用辦審批手續就能上馬。投資數億元建設,每年每畝的用地管理費不過區區百十元。如此低廉的成本,讓人不禁對投資者的“待遇”刮目相看。
三是包裝“牛”。地方在這一高爾夫項目的包裝上煞費苦心。“沙漠高爾夫”所在的位置,是當地的國家沙漠森林公園,在協議中被稱為“草坪球場”。如此“粉飾”后,高爾夫球場對外宣稱旨在“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功能”。每場1100-1800元的價格,真不知多少市民能消受得起!
早在2004年初,國務院便下發了《關于暫停新建高爾夫球場的通知》。此后,相關禁令更是三令五申。但一個令人尷尬的現實是:一些地方的高爾夫建設不但沒有偃旗息鼓,反而變本加厲。截至2010年年底,全國已經完成興建高爾夫球場600余個,這還不包括正在興建以及大量的練習場。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違法占地、違規建設高爾夫球場問題擴展勢頭明顯,而且呈現從沿海地區向東、中、西部全面蔓延的趨勢。“最牛高爾夫”的出現,可以看出少數地區的“高爾夫沖動”,已經到了何等觸目驚心的程度!
“最牛高爾夫”的背后,還暴露出近年來高爾夫違規建設的新動向。比如,高爾夫違規建設在中西部地區有所蔓延。其次,與以往赤裸裸地強占農民耕地建高爾夫項目不同,這類項目大多穿上了“馬甲”,常以“體育公園”、休閑俱樂部等為名鉆審批空子。這類違法違規行為更為隱蔽,查處難度也更大。
為何多道禁令都遏制不住高爾夫的瘋狂?這背后到底有多少鮮為人知的秘密?人們關注,不管高爾夫球場有多“牛”,都應該徹查到底,維護政令權威性和政府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