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在嚴厲問責的同時,仍須追問:吉祥航空HO1112航班拒絕避讓之舉,究竟因何而起?
吉祥航空航班謊報“軍情”拒絕地面調度,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對吉祥航空公司及當事機組作出削減航班運行總量10%的運力、暫停受理吉祥航空公司擴大經營范圍等事項申請、吊銷機長執照等嚴厲處罰。
這起事件,在中國民航史上十分罕見,性質也極其惡劣,民用航空局對此怎么嚴加處罰都不為過。對于任何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違章行為,必須實施零容忍政策,這一點,在今天尤其需要強調。但在嚴厲問責的同時,仍須追問:吉祥航空HO1112航班拒絕避讓之舉,究竟因何而起?嚴厲問責,只是結果導向的必然之舉,監管者有必要進一步調查這一惡性事件的起源,而公眾也有權利了解事件全貌。假如處罰之后事件即告終止,那么公眾就會疑惑:這種驚險是否還會發生?而在種種猜測的包圍之中,航空安全的可信度固然會打上折扣,其可能存在的漏洞也難言徹底堵上。
吉祥航空HO1112航班機長的驚險之舉,不能不讓人懷疑存在情緒過度反應或心理問題,那么,作為整個航班乘客安全的負責者,機組人員的情緒和心理狀況就需要疏導和管理,我們有這樣的制度嗎?機組人員上機前有相關征詢或測試程序嗎?吊銷一個違章機長的執照容易,但更廣泛層面和人員心理情緒管理制度也必須加以建設。
另一種可能是,機長以不應有的舉動對航班管理制度發難。現在,一方面是隨著航空業的大發展,熱點地區航空資源短缺嚴重,另一方面是,對這些短缺資源實行的行政配給機制導致的非市場化壟斷傾向明顯。比如,民營航空既享受不到財政補貼,在熱點跑道、時刻、空域等資源的分配上也總是靠邊。在這種情況下,大到民營航空經營者小到具體民營航空航班機組,難免有被歧視之怨。這種怨氣,未嘗不可能在某一時刻演化為變相對抗,由此導致重大安全隱患。
真正的嚴厲態度,不僅是行政監管進行限制擴大經營、吊銷執照類的處罰,這還不能令公眾放心。讓公眾保持應有的安全信任感,還需要在全航空業開展提升安全機制等級,進行市場化配置航空資源等改革。只有形成了更充分的競爭機制,公眾能夠用腳投票了,經營者和管理者對于安全問題才會始終悚惕,拒絕調度之類的怪事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