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為此,我們策劃了這期選題,并選取了頗具代表性的兩個直轄市,以及一個沿海省份與中部省份,以期能夠以小見大,從宏觀上對我國的經濟轉型做一個梳理。
在日前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市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蔡旭初介紹說,經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9164.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去年同期增長8.4%。
低速運行帶來連鎖反應
上海GDP增速已經連續3年半放緩。至于上海經濟如此低速運行,專家并不認為是壞事。其實從2008年開始,上海的GDP增速就逐漸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有關專家表示,這與上海的產業調整、發展戰略有一定關系。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上海提出了自己的新定位,即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等四個中心。轉型的實質,便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而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長8.4%的GDP“低”增長,給上海帶來什么影響呢?蔡旭初介紹了幾個主要方面:
一是工業增長趨勢放緩,結構調整成效顯現。
上半年,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314.0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7%,增幅比一季度回落2.9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5434.63億元,增長9.5%,增幅回落3個百分點。其中,輕工業產值3170.99億元,增長10.8%;重工業產值12263.64億元,增長9.2%。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3986.9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5%,增幅回落4.5個百分點。
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效應明顯,高新技術制造業增長快于全市工業增幅。上半年,全市高新技術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342.1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增幅快于全市工業總產值4.4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制造業增長116.3%、民用航空制造業增長21.8%、先進重大裝備制造業增長17.2%、新材料制造業增長13.7%、電子信息制造業增長15.1%、生物醫藥制造業增長9.3%、船舶及海洋工程制造業增長13.3%、新能源汽車制造業下降16.4%。
二是消費市場增長平穩,固定資產投資下降。
上半年,全市實現商品銷售總額21172.4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9.9%;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256.14億元,增長11.5%,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從零售業態看,無店鋪銷售依然呈發展較快的業態之一,其中,電視購物增長37.2%,網上商店增長86.6%。
上半年,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975.94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8%,但降幅比一季度縮小2.3個百分點。從三大投資領域看,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924.8億元,增長9.4%;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08.04億元,下降31.3%;工業投資467.43億元,增長0.1%。從產業投資看,上半年,第二產業完成投資474.23億元,下降0.7%;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497.14億元,下降7.4%。
三是房地產調控見效,房價漲幅明顯放緩。
今年以來,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在上海成效顯現。從房地產供給看,上半年,全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924.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4%;全市商品住宅新開工面積1195.41萬平方米,增長22.6%;商品住宅竣工面積577.32萬平方米,增長17.3%。據上海市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統計,上半年,全市保障性住房新開工(籌措)面積752.5萬平方米、約10萬套,開工率約50%。
從房地產市場需求看,上半年,全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面積711.22萬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15.4%;存量房交易面積768.18萬平方米,下降32.4%。上半年,全市新建住宅銷售價格水平環比累計上漲2.6%,月度環比漲幅由1月份的0.9%回落至6月份的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