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乏力的歐美經濟眼下險象環生,亂象不斷。在美國,“占領華爾街”抗議活動已經持續3周;在歐洲,評級機構頻頻興風作浪,再次下調了一些歐洲國家的信用評級。兩大經濟體在面臨二次衰退危險的同時,還面臨另一種危險——經濟大停滯。
從最新發布的統計數字和預測數字看,歐美經濟似乎正處于一種“零增長”的狀態。美國商務部9月29日公布的修正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國經濟增長1.3%;高盛公司10月4日下調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將美國經濟今明兩年的增長預期分別下調至1.7%和1.4%,并認為“美國經濟再次陷入衰退的可能性為40%”。高盛還認為德國和法國的經濟很可能陷入“溫和衰退”,預計歐元區今年的經濟增長率為1.6%,明年的經濟增幅從此前預測的1.3%大幅下調至0.1%;同一天,標普將2012年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由1.5%下調至1.1%,并稱歐洲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加大;10月7日,3家研究機構也向下修正了其對歐元區經濟增長的預期,德國經濟研究所、法國Insee和意大利統計局在其季度經濟預測報告中指出,第三季度歐元區經濟較上季度的增幅可能只有0.2%,今年全年的增長率平均為1.6%。
虛弱的數字呈現出一派蕭條困乏之象。歐美經濟列車如果沒能駛向復蘇繁榮的下一站,那么就有“開倒車”的可能,步入衰退的風險概率正在增加。或者,如果不進不退,就會陷入像蝸牛爬一樣的停滯狀態。因此,有外媒驚呼,全球經濟大停滯的風險正在加重。“忘了大衰退,準備迎接大停滯吧”,英國《泰晤士報》10月1日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某經濟學家研究了150年的經濟史發現,每當銀行業和金融業發生危機之后,經濟出現停滯的概率會大大增加。所謂停滯是指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每年的經濟增長率低于1%。而當前歐美經濟發展的某些趨勢和特征接近這種停滯狀態。
停滯的是經濟,動蕩的卻是人心。怒氣沖天的華爾街再次成為全球輿論的焦點。華爾街是美國金融繁榮的圖騰,也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風暴中心,現在則成為美國人對經濟現狀發泄不滿情緒的大本營。“占領華爾街”抗議活動已經持續3周并向更多城市擴散。10月6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承認,美國民眾經歷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全國各地、各行業都遭受了重大損失,以“占領華爾街”為代表的抗議活動反映了美國民眾對金融行業的不滿情緒。根據美國勞工部10月7日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9月份美國增加就業機會10.3萬個,失業率仍維持在9.1%,美國的就業狀況依然堪憂。
經濟增長舉步不前的根源在于種種問題和危機難以改善,比如一直不見好轉反而愈演愈烈的歐債危機,就給歐洲經濟乃至世界經濟帶來無盡煩惱,成為拖累經濟前進的絆腳石。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公司10月7日將意大利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A-”下調至“A+”,評級展望為負面,同時將西班牙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A+”下調至“AA-”,評級展望也為負面。同一天,評級機構穆迪公司下調了葡萄牙9家金融機構以及英國12家金融機構的信用評級。10月6日,歐洲央行宣布維持匯率不變,并宣布將采取行動幫助存在短期融資問題的歐洲銀行。一直以來,歐洲社會在應對歐債危機的問題上缺少有力且有效的對策,這使得歐洲經濟給人們一種久病難醫的無力感。于是,經濟大停滯的警鐘開始敲響。(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