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國慶黃金周,人們最強烈的感受就是一個字:擠。到處人山人海,到處人擠人。不出游后悔,出游更后悔。
上網看一下,網上擠滿了自駕出游的人們,對高速公路的收費強烈憤懣。已有人向法院起訴,狀告高速公路不高速,擁堵嚴重,收費昂貴,服務低劣。其次是出游的成本高昂,高速公路暴利如雨,老百姓的出行成本負擔越發沉重。
中國公路上的車流量,近兩年來呈爆炸式增長。中國的機動車保有量據公安部的統計,到2011年8月16日,已突破2.17億輛。每一輛車出行都要繳費。
中國的收費公路不僅是高速公路,還包括了60%的國家一級公路和40%的國家二級公路。盡管國家自2009年1月1日起開征了燃油稅之后,宣布將逐步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但至今收效甚微。一個國慶長假,讓公路收費站的收費員點錢點得手抽筋。那錢來得像大洪水一樣,擋都擋不住。
2011年6月,人們寄予重望的,被稱作“中國物價保衛戰第一戰”的交通部“全國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工作全面展開。三個多月后,這一戰打得怎么樣了?
2011年9月29日《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說:《收費公路專項清理調查:延期收費或呈現蔓延趨勢》,文中說:“上周,交通部公開表示,始于6月份的全國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工作第一階段調查摸底已基本完成。有業內人士指出,國內公路收費中,延期收費呈現蔓延的趨勢。”
此次調查讓我們弄清了一個重要數據,此前這個數據一直是模糊的:據交通運輸部公開數據,截至2009年,全國二級及以上高等公路收費里程為42.52萬公里。至2010年年底,已取消二級公路收費9萬公里。
如果按這個數字計算,中國公路收費總里程為33.52萬公里,比我此前的文章中所說的,中國公路收費里程為30萬公里,還多出了3.52萬公里。僅這個零頭,就已快趕上除中國之外的全球收費公路總里程了。全世界除中國之外,收費公路總里程僅為4萬公里。中國公路收費總里程為全世界收費總里程的800%。
不久前,交通部部長李盛霖多次發表文章稱,收費公路政策仍然是今后一個時期籌集公路交通建設資金的重要渠道,需要繼續堅持下去。
這就決定了“全國收費公路專項清理”肯定是雷聲大,雨點兒小,不過是對備受媒體詬病的收費公路作個樣子,以平民憤。
那么清理的情況究竟如何?
讓我們來看《證券時報》2011年9月22日的報道:
8月底,全國收費公路專項清理第一階段的調查摸底工作已基本完成。但到目前為止,地方政府相關的降價通知,及高速類上市公司的收費降價公告,仍然不多。且降價范圍主要集中在國道以及機場高速路段,對上市公司直接影響很小。
上市公司發布的公告也顯示,高速類上市公司所受影響很小。寧滬高速312國道寧滬段古南收費站收費標準下調30%~50%,但2011年上半年,該收費站實現的營業收入,僅占公司整體路橋收入的0.2%。
另兩家發布收費降價公告的上市公司也是如此。山東高速下調高速公路車輛最低收費標準,曾一度被業內指為制造“降價幻覺”,對公司影響也是微乎其微。
更嚴重的是,就在此次專項行動中,多處收費高速還獲準延長收費年限。
最近,山東省物價局、財政廳、交通運輸廳《關于延長部分公路收費期限的請示》已正式批復,同意延長收費年限。上述批復共包括1條省道、3條國道及兩條高速公路,延長收費時限從17個月到5年不等。
惡性膨脹的收費公路導致的物流高成本直接推動了物價的暴漲。它是中國的CPI快速上行的一部發動機。盡管9月份的CPI數據尚未公布,但高位運行幾無懸念。
財經評論員葉檀嘆息說,上海的菠菜都賣到9塊錢一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