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的存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這家店位于大劇院的小劇場,據廣州大劇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位置在原始設計中就是作餐廳用途,為市民提供方便。眾所周知,廣州大劇院“領補貼”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取而代之的是“零補貼”的嚴峻的經營環境,“這就意味著,除演出以外,劇院還需要多元化經營”。
據悉,大劇院管理層一共接洽了超過10家餐飲企業,最終才與百勝集團簽訂合同。除了在除夕開業的肯德基,集團旗下的另外一個餐飲品牌必勝客,也計劃近日進駐小劇場。加上位于大劇場的一家法國餐廳,目前廣州大劇院的餐飲店共計有3家。
回應
廣州大劇院藝術總監徐民奇:
“市場化就是不依賴于政府資源,只能依靠社會化運作”
南方日報:國外的一些劇院的運營模式是怎樣的?它們周圍的配套設施怎樣?
徐民奇:實際上,為了保持“高端”,我們基本上在劇院什么東西都不允許放,什么東西都不允許擱,已經受人攻擊了。而像國外一些著名的劇院比如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墻壁上基本上全是廣告,甚至在房頂上都有,演出的、公益活動的廣告都貼滿了。我們一方面是愛惜自己的劇院環境,另一方面也是沒有資金去制作那些大幅的廣告牌。如果我們也走它們走的那種路,老早就變成商人了。
南方日報:從“領補貼”到“零補貼”,目前劇院的經營狀況如何?場地出租的情況怎樣?
徐民奇:“零補貼”是文化部市場改革的探索方向,但實際上在之前有補貼的時候不少劇院都是虧本的,難道現在不補貼了就能不虧損了?實際上,我們一年300多場演出,即使票全部賣完,也是虧損的,畢竟它的演出成本有那么高。
現在,我們只能走市場化,市場化就是不依賴于政府資源,只能依靠社會化運作。像國外的一些劇院,餐飲和會員相結合,買票用餐可以打折,這也是現代性劇院經營的一個部分。
我們目前只能用出租經營的收入來彌補賣票經營的虧損,除此之外,劇院經營還面臨了很多問題。比如到現在,我們的建筑證、房產證還沒有拿到,出租地方很不方便。我們的招租面積共有5000多平方米,但現在簽了合同的僅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
南方日報:對于這次的肯德基事件,你們的態度是怎樣的?
徐民奇:我們對餐廳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裝修設計必須符合大劇院的風格,二是經營過程中,不得對劇院建筑結構造成破壞。作為國際化的大公司,他們自己也曾經做過問卷調查,里面的風格是按照劇院來設計的,廚房通過特殊技術處理,只有一點點味道。
另外,肯德基現在只是在試營業,而即將開業的必勝客才是重頭,它相對比較高端一些,作為旗艦店也是專門按照劇院的風格設計出來的,將成為全市首家以灰素色為裝修主調的分店。畢竟,我們的著眼點還是為看演出的人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務。(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