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日報:這次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是為將于6月召開的G20峰會做準備的,從會議反饋的信息看,各界對歐洲債務危機還是非常關注,也反映了對歐洲問題的普遍擔憂,恐怕將繼續成為G20峰會的焦點之一,你怎么看歐洲形勢?
周小川:為應對危機,歐元區和歐盟領導人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強整頓財政,簽訂新財政契約,加快結構性改革,提前實施歐洲穩定機制(ESM)等。歐央行也通過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向銀行系統注入大量流動性。
與此同時,重債國政府推出新的改革方案,結構性改革和財政整合取得進展。其中,意大利承諾到2013年實現預算平衡。希臘私營部門參與債務重組(PSI)參與率超過市場預期,歐盟和IMF先后批準了對希臘的第二輪救助方案。在3月30日哥本哈根會議上,歐元區財長評估了歐洲防火墻資金充足性問題,決定將歐洲防火墻規模擴至8000億歐元左右。
這些措施緩解了市場對歐債危機惡化的擔憂情緒。我們看到,重債國一級市場國債發行利率和二級市場國債收益率一度均有所下降。
但也要認識到,危機未結束,許多政策刺激措施是暫時性的,空間有限。從根本上講歐債危機的前景取決于重債國能否通過結構改革重新獲得競爭力、取決于能否通過經濟增長實現財政可持續、取決于銀行體系能否擺脫各種拖累而擴大信貸,但是財政緊縮、經濟下滑、銀行放貸能力下降的所謂“三連環惡性循環”的困局尚待解決,實現上述目標需要一個過程,且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IMF新資源:
中國不缺席,時點和數字待定
日報:這次IMF增加新資源,中國的下一步打算是怎樣的?中國和金磚國家在IMF新資源中的參與,以及IMF的治理和份額改革上,會有怎樣的戰略?中國有沒有可能獲得比預想的更大一點的發言權?
周小川:中國實際上是非常支持歐洲克服債務危機的,中國領導人到歐洲,或者歐洲領導人到中國談這件事,我國領導人的表態都非常明確,就是會給予支持,這個態度比很多國家都明確。歐洲也希望中國給一些說法,有助于提振歐洲的信心。至于資金層面上的投資,在G20會上我明確說了,中國至少有三個渠道可考慮給予支持:第一個是增加IMF資源;第二個是通過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以及未來的ESM;第三個是直接對歐元區國家投資,即對那些有困難同時又有改革措施的國家繼續投資,包括購買其政府債券,以及對減輕其政府債務有幫助的一些投資,比如基礎設施、公用設施、私有化等,當然其前提是我們要看到這些國家的改革和糾偏是有希望的,投資是可以回收的。
日報:幫助這些國家的私有化,一般要靠中國的商業機構去做。
周小川:對。但中國很多投資者有共同的分析,大家經常坐下來討論。所以我們對歐洲的支持渠道也比較多,既有央行,又有主權財富基金,還有商業性渠道,包括政策性銀行和其他類型機構的投資。以上三個渠道加在一起,表明我們對歐洲的支持是有力的、清楚的。
至于IMF新資源的事,我們堅持胡錦濤主席在G20戛納峰會上的提法,支持IMF增加新資源,中國不會缺席。在時點方面,去年第四季度是比較危難的時候,戛納峰會是比較關鍵的時點,后來又有幾個關鍵時點,如去年11月意大利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超過7%,今年2月份默克爾、巴羅佐訪華的時點,在這些時點,我們都明確表態要支持歐洲,并表示有信心。
當前是不是一個關鍵時點?還不太好說。但如果說這次IMF春季會是個關鍵時點,為什么有一些很重要的國家缺席呢?他們缺席對中國也有影響,因為中國和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還是低收入的國家,要去借錢給出事的富國,確實要考慮國內老百姓的感受,更何況還有發達國家不參與,疑問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