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是蘋果收獲的季節,咸陽市干縣武功等地的不少果農也迎來了自家蘋果的大豐收。可是看著地里堆成山的蘋果,果農們卻怎么也開心不起來。好好的蘋果沒有客商來收購,辛苦換不來血汗錢,果農們真是心急如焚。
蘋果豐收 遭遇賣難
一大早,記者在咸陽市干縣雙羊村見到了果農景師傅,他說自己種蘋果已經很多年了,今年收成挺不錯的,國慶節前也有不少客商來過,可是雙節過后,客商明顯少了很多,現在家里還有一萬多斤蘋果沒賣出去。
果農景師傅:“一家就是一萬多斤還有兩萬斤的,這算下來,就三十多萬斤,光我們村子,還不算其他村子。”
和景師傅一樣,干縣、武功等地的不少果農也都遇到了賣果難的問題,雖然收成挺好果品質量也不錯,可是前來訂貨的客商給出的價格卻遠遠低于他們心里的預期,讓他們實在沒法接受。
果農:“我就這些地,產量還挺好,可是像你們沒來之前他們那些小客商給的價格不到一塊八。”
不少果農告訴記者,其實并不是他們的蘋果質量差,無人問津,主要是因為忙活了一年,他們想給自家的蘋果賣個好價錢,可是客商卻不買賬。但如果一味地壓價出售,他們又可能要面臨著賠本,因為現在種蘋果的成本不斷增加,套袋,施肥,人工采摘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為了盡快打開銷路,不少村里還成立了果品推銷組,專門負責給村民聯系客商。
果農聯系商:“今年是時節性大年,幼樹增加了,今年產量比較高,再一個就是客商比較少。嫌我們這地方的價太高。”
眼看著蘋果的市場需求量下降,價格也不斷走低,不少果農也只能降價出售了。
果農:“今年的行情不好,賣不出去,客商來了光是轉著看,不回價。我現在便宜賣了,一塊七左右就賣了,保住本就行。”
媒體相助 聯系買家
為了盡快幫干縣、武功等地的果農打開蘋果的銷路,陜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和農村廣播一起聯系了陜西七家大型的果品企業,讓蘋果客商走進田間地頭,和果農面對面溝通洽談,盡可能達成交易,實實在在地幫果農們解決蘋果銷售難的問題。
陜西廣播電視臺農村廣播副總監郭笑:“我們希望一方面咱們果農要把握果品質量,不以次充好,也要保質保量,另外咱們果商也要盡量做到不隨意壓價,隨行就市,現貨交易,好吧。”
隨后,七家大型果品企業的客商紛紛走進果園,現場對蘋果果質考核。不少客商說其實這些滯銷的蘋果成色好,水分大,完全符合收購的標準,但針對目前的市場行情,果農們心里的估價還是有些過高,如果價格能談好的話,可以直接進行收購。
咸陽綠琪果業公司銷售部李留成:“下一步我們就馬上準備收購現貨,可能像這種果子的收購標準就挺好,像咱們果子顏色稍微差了點,但是走現貨的話,在市場上很好賣,而且能解決果農銷售難的一些問題。”
客商建議 精耕細作
走了七個鎮,十五個村的蘋果滯銷點后,不少客商發現,蘋果滯銷的原因除了最近全國蘋果價格都在下滑,果農一時半會兒無法接受外,很多村子路況不好,收購果品的大車進不來,也是影響蘋果銷路的一個重要因素。另外,由于很多果農對自家的果園還是粗放式管理,導致果品的質量參差不齊,同樣也影響了蘋果收購的價格。果商建議果農們最好能夠跟專業的合作社取得聯系,讓自家的果品盡快符合市場需求。
咸陽綠琪果業公司銷售部李留成:“首先,我們對果農是一個指導,田間指導,第二,這種精耕細作的這個做法,做出的果子,果質是不一樣的,從品質來說,也是能走上一個高端的價格,這樣對果農的信心,對果子的發展,都是有一個非常好的前景。”(西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