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在信托是否為影子銀行這一問題上存在爭議,但信托業今年面臨兌付壓力卻是實實在在的。華創證券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單一和集合兩類信托非金融類產品(基建+地產+工商業)的到期量約為2萬億,如果加上財產管理類信托產品和投資標的為金融機構的信托產品,到期量將超過3萬億。
樣本二
小貸公司監管乏力風險叢生
在信托之外,去年實現業務量迅猛增 長 的 非 銀 行 融 資 類 機 構 還 有 一類———小額貸款公司。據中國小額信貸機構聯席會會長劉克崮的估算,截至2012年12月底,小額貸款公司機構數量已超過6000家,全行業貸款余額則超逾6000億元。
行業的高速發展,始終掩蓋不住小貸公司發展中暴露出的種種風險和問題。“擁有合法外衣的錢莊”、“民間借貸鏈條中的莊家”“高利貸組織”等負面評價都直指小貸公司。
目前,引導小貸行業發展的行業綱領性文件是2008年5月由銀監會會同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根據該《指導意見》,小額貸款公司按照市場化原則進行經營,貸款利率上限放開,但不得超過司法部門規定的上限。但《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從表面上看,大部分小貸公司并未踩過4倍基本利率的政策“紅線”,而實際上,通過一些私底下的運作手法,很多小貸公司的貸款利率高得驚人。
一位來自擔保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小貸公司的合同上標明的貸款利率水平在政策規定范圍之內,但是利用“服務費”等其他名目,小貸公司向借款人收取的實際利率可能達到4、5分利(即年化利率50%左右)。
這位擔保公司負責人形象地比喻道,實際上,銀行、民間擔保機構和小貸公司也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融資體系。“銀行看不上的客戶去找擔保公司貸款,雖然政策不允許擔保公司貸款,但仍有擔保公司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以30%至40%的年利率放貸;如果連擔保公司都不給貸款的話,那么這些客戶只能去找小貸公司,小貸公司的利率也就更上了一個臺階。”這位擔保公司負責人戲稱,這也是行業潛規則。
記者以貸款申請人的身份對一些小額貸款公司進行了暗訪。在合肥市小額貸款協會的數十家會員中,記者隨機挑選了“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匯鑫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暗訪對象。記者按照該公司在其網頁上公開登記的聯系方式與其取得了聯系,表示希望申請到貸款。在詢問了記者是否有抵押物等信息后,該公司工作人員開出了月息3分的利息,如果貸款時間期限達到一年的話,年利息為36%,但如果記者確實有誠意的話,該工作人員表示可以將年利息優惠到30%左右。
安徽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小貸行業存在的一些問題時就指出“部分小額貸款公司存在違規經營現象,如變相提高貸款利率、超比例、跨區域發放貸款、變相抽逃資本金、收入支出列支不真實等情況。”
小貸公司發展的不規范之處還體現在股東構成上。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很多小貸公司的股東都是房地產老板,但由于對監管規則不了解甚至輕視,很多關聯交易頻頻發生,積累了更大的風險。
這些問題的暴露,一定程度上和小貸公司有效監管的缺失有很大關系。“時隔五年,小貸公司在全國已經快速鋪開,但是,當初2008年發布的《指導意見》的文件內容卻沒有太大的變動。”合肥市小額貸款協會秘書長李柯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他還指出,雖然對小貸公司的監管文件是由銀監會和人民銀行發布的,但實際上,銀監會和人民銀行并不真正行使監管權,小貸公司的真正監管權是在各級地方政府金融辦。這種現狀造成了實際上監管的乏力甚至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