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基地建設忙
山茱萸是中國傳統的名貴中藥材,全國適宜生長優質山茱萸的地方并不多,目前丹鳳已經成為全國第二大山茱萸產銷地,但是在價格上還沒有話語權,其原因是以前沒有引進大型的制藥公司入駐丹鳳建立山茱萸藥源基地。丹鳳林業局一位姓韓的副局長告訴記者,丹鳳目前已發展到11.5萬畝,年產1200噸山茱萸肉,為了使丹鳳的山茱萸產業盡快走上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之路,成為丹鳳經濟的一個新的增長點,丹鳳縣近幾年已經從外地引進了幾家知名制藥品牌公司在當地建立了多處無公害藥源基地,形成了產銷直接對接,增大了山茱萸的附加值,目前逐漸在擴大中。
“我們寺坪鎮去年就和外地大公司合作建立分廠,并注冊了寺坪山茱萸藥材地理商標,通過大戶帶動簽訂合同來保護萸農的利益。”寺坪鎮副鎮長孫歡在接受采訪中說,他們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不僅讓群眾能免費引種良種山茱萸種苗,而且訂單銷售在價格上沖擊不是很大,還解決了不少留守群體的就業問題。去年寺坪鎮4萬畝山茱萸產值就達200多萬元。寺坪村38歲的李東鋒就是很少出門打工的年輕人之一,去年山茱萸銷售市場不是很好,但他栽種的1000多株山茱萸還是賣了兩萬多元,就是收益于公司的訂購合同,才影響不大。他說,年輕人看不上搞山茱萸產業主要是山茱萸去核難,要靠人力加工,效益不好。但是現在,農民只要把山茱萸采摘下來,直接賣鮮品給公司,由公司用山茱萸加工機直接加工,這樣節省了不少人力開支。
山茱萸是名貴藥材,主要用于六味地黃丸等中藥配制。由于丹鳳山茱萸大多由零散農戶提供,從科管、滅蟲等一些管理上不能做到集中連片,不少大型的中藥材公司來參觀后都望而卻步。為此,丹鳳縣近年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群眾在自留山上發展,鼓勵大戶流轉承包,走規范化、產業化發展之路。同時把山茱萸無公害藥材基地建設和良種建園工程作為服務、支持企業的重點抓實抓好。近年來,丹鳳成功引進國內多家制藥公司先后投資3000多萬元,在山茱萸主產區鄉鎮建立了4個山茱萸綠色無公害中藥材基地。為了確保引進公司的藥源基地創建,當地林業部門選聘了具有藥學、農學的大學畢業生20多人駐村負責山茱萸基地管理,從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采收,到加工、包裝、運輸、貯藏、質量管理等環節來確保了山茱萸生產基地的建設與發展,保證了中藥材生產的質量和品質。
常年研究丹鳳山茱萸的丹鳳林果站站長劉忠玉介紹,以往價格下降一個最大的原因是,銷售模式基本都是螞蟻搬家式的,小戶交給大戶,大戶聯系客商,最后是萸農受損傷,山茱萸之鄉品牌立不起來。“山茱萸中藥材基地建成了,就減少了山茱萸產銷的中間環節,價格肯定會提起來。種植戶收益好了,管理提上去了,丹鳳山茱萸的品牌也就響了。”對山茱萸的發展,劉忠玉信心十足。
丹鳳山萸前景廣
5月21日,記者來到了當地最大的山茱萸鮮果收購加工企業商鎮桃園村商山紅葡萄酒有限公司。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公司,生產車間里,近處幾名女工正在操作儀器進行山茱萸果酒過濾作業,不遠處先進的流水線裝瓶作業正在一字排開。“我考察過不少山茱萸果酒企業,這家是目前全國最大、最先進,甚至在全世界都是最大規模的山茱萸果酒生產線,公司去年就吃掉了全縣600噸山茱萸鮮果,一年可生產70萬瓶一斤裝的山茱萸果酒。”公司經理羅鐵柱介紹,他從2003年就開始研制山萸果酒,2006年夏研制出的產品經省、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部門依據國家相關果酒檢驗標準多次檢驗,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酒類標準要求。公司在國家果酒類標準基礎上,聘請相關專家起草了全國第一家山萸果酒企業標準,于2008年建成2000噸山茱萸果酒生產線。據他介紹,公司和農戶簽訂的合同化科管的1500畝山茱萸種植基地年產值達1600萬元,并帶動相關種植、生產、銷售等當地就業人員1000多人。“就這一款山茱萸酒,一瓶就1000多元。”在公司展覽廳里,羅鐵柱指著一款才研發的山茱萸酒很自豪地向記者介紹,那是今年一廣東客戶專門簽訂合同讓他定做的一款高檔山茱萸果酒,光這一瓶高檔酒的產品附加值就在幾百元。
據隨同的林業局韓副局長介紹,商山紅公司花70多萬元從外地專家研制的山茱萸果酒系列在全國還是第一家,其果酒色如紅寶,酒味甘怡,甜酸適口,飲后開胃,余香綿久,現已暢銷全國26個省市。該公司曾代表陜西參加全國綠色農產品展覽會并獲一等獎,公司的商山紅商標被評為陜西省著名商標,研發的山茱萸系列果酒榮獲陜西省第五屆旅游開發商品博覽會金獎。
近年來,丹鳳正在以商山紅葡萄酒公司為龍頭,加快山茱萸的深加工產品的研發,來增強市場適應能力,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在丹鳳東河工業區,政府正協助商山紅公司投資2000多萬元建立山茱萸果醬生產線,并研發一系列山茱萸深加工產品。“山茱萸渾身都是寶,我這里剛產的山茱萸果渣就被當地的農民拉去喂豬了,我的山茱萸果核還被外地收購去做座墊。”羅鐵柱說,他的東河項目建成后,產品一期項目像藥酒、果醬、飲料等就在6個以上,年產值1億元以上,年上繳稅金1200萬元以上,并可帶動5000多戶農民通過種植山萸致富。
“我們在上世紀80年代就和省科委聯合研制了全國獨一無二的山茱萸口服液,那時還獲得國際商品博覽會金獎。”林果站站長劉忠玉說,當時由于工藝設備落后,后續研制資金鏈中斷就倒閉了,目前該縣正在引進外地企業落戶丹鳳繼續開發丹鳳山茱萸口服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