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市場希望放松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的預期,官方表態仍將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7月5日,國務院發布了《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明確強調“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合理保持貨幣信貸總量”。銀監會在解讀該意見時進行了進一步闡釋:“不因經濟增速放緩轉向寬松,也不因當前一時貨幣增長較快而轉向緊縮”。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中新網記者表示,貨幣政策作為常用的刺激經濟手段,之前對經濟增長的高需求需要有相應的貨幣政策相配套,現在對經濟高速增長不再看得那么重要,所以對于寬松貨幣政策的需求也就不那么大了。
“中國正在調整經濟結構,對于目前中國經濟而言,7%以上的經濟增速都是可以接受的。”郭田勇表示,下半年的貨幣政策既不能輕易放松,也不能盲目收緊。他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才能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深化改革提供保障。中國經濟增速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但絕不能通過發行貨幣的方式來刺激經濟,不然就等于走回頭路,結構問題就會變得更加嚴重。
趙錫軍表示,中國應該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最重要是要調節好貨幣總的規模、結構和流向,盡可能讓貨幣為經濟發展服務。左小蕾也表示,現階段就要做好調結構,不宜放松貨幣政策,也不宜出臺短期經濟刺激政策,因為依靠短期政策的經濟增長是缺乏持續動力和后勁的。
預計下半年平穩復蘇
對于未來中國經濟的走勢,多位專家對中新網記者表示,預計下半年經濟將呈平穩復蘇格局,三季度經濟增速將所有反彈。
“上半年GDP增長7.6%,處于預期目標之上。雖然二季度GDP增速回落,但仍處于可接受的區間。”牛犁表示,未來經濟形勢比較難以判斷,下一步經濟走勢是朝上朝下沒有明顯的特征,但基于政府穩增長政策效應、去年三季度基數較小以及庫存回補的因素,預計三季度GDP增速將有所反彈。
牛犁指出,目前經濟增長面臨著一定的下行壓力,面臨著很多矛盾,需要尋找經濟短期增長和長期調結構的平衡點。雖然經濟增速放緩,但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只要就業沒有多大問題,這樣的經濟增速是可以接受的。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預測,經濟增速可能會在三季度企穩。三季度,地方的投資沖動會有所增強,增幅預計在20%以上,消費也將進入旺季;從外部看,美國經濟復蘇強勁,將會對中國外貿產生積極影響。總體看,“三駕馬車”處于平穩狀態。
左小蕾也表示,如果沒有改變經濟增長態勢的突發事件,按照潛在增長率的穩定性規律,下半年7.5%左右的增長水平應該是可以實現的。(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