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濟南某超市奶粉專區,原來被“擠瘦”的國產奶粉再次占據了主要銷售位置,并在多種促銷方式的配合下吸引了不少顧客關注。(本報記者 范良 攝)
近期,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新聞不斷。繼國家發改委對洋奶粉企業進行反壟斷調查、新西蘭乳業巨頭恒天然曝出“肉毒桿菌”事件之后,被寄予厚望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細則近日開始公開征求意見。對此,有乳業專家表示,“128家乳企通過整頓會有一半被清理出去”。
意在扶優汰劣重振奶粉行業
日前,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企業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許可條件審查細則(2013版)》(征求意見稿),審查細則主要有五個要求:一是要求實施HACCP(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和GMP管理體系(“優良制造標準”,是一套適用于制藥、食品等行業的強制性標準);二是要求有自建控奶源;三是要求企業有研發能力;四是全面提高了管理要求,特別是原輔材料的采購要求;五是全面提高生產條件的要求,如提高了對生產環境的潔凈度要求,生產用水要使用純化水等。
與此同時,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了128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的名單及相關信息,國家食藥監總局將開展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的再審核再清理和產品信息備案工作,進一步清理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規范產品信息和包裝標簽。
值得注意的是,有分析指出,審查細則意在扶優汰劣,重振奶粉行業。審查細則稱:奶粉生產企業,僅有包裝場地、工序、設備,沒有完整的生產條件,不予生產許可審查;以嬰幼兒配方乳粉或基粉為主要原料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沒有完整的干法工藝,不予生產許可審查。
對于企業管理制度審查,審查細則要求:以生乳為原料的生產企業,應有自建養殖場,確保生乳的質量安全。而以全脂、脫脂乳粉為原料的生產企業,應自控奶源。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審查細則對奶粉生產企業研發能力制度要重點做審核。對于企業的研發能力,國家食藥監總局從3個方面對企業做出明確要求: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應建立自主研發機構。研發機構至少能夠完成以下任務:新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跟蹤評價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營養和安全、確定產品保質期、研究生產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提出防范措施。研發機構應有相應的場所、設備、設施及資金保證。
專家強調奶源安全最為重要
對于嬰幼兒配方奶粉細則開始公開征求意見,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新出的細則征求意見稿,主要是生產企業從奶源到生產、工藝和質量管理等方面要求細化。不過,他表示,中國奶粉安全最關鍵的是奶源安全問題,提高國產奶粉信心的根本是提高國產奶源的質量和監管。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乳業分析師宋亮則表示,國家這次希望通過奶粉行業整頓對生產工藝的要求、自建和自控奶源的高要求,將達不到GMP標準要求的企業清理出去,“128家企業通過整頓會有一半被清理出去”。
而王丁棉表示,現在提高門檻,無可非議。但在本質上,企業大小與質量好壞沒什么關系,關鍵是政府部門要做到監管到位。王丁棉認為,GMP標準要求企業生產車間和生產線10萬級、30萬級的潔凈度,這只能增加企業的設備投入。但是國內奶粉安全最重要的是奶源安全,需要把奶源源頭管好,只有這樣,實施GMP標準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