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在貴州省關嶺縣農村調研時了解到,近年來,各地農機推廣步伐明顯加快,農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大幅提升。與此同時,在一些農機推廣業績突出的地方,售后服務卻明顯滯后,購機農戶投訴呈上升勢頭,損壞的農業機械因無法修理或無人修理而被閑置的現象日益突出。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目前農業機械后續服務不到位,另一方面是農機部門缺乏專業的農機售后服務人員,且修理費用高,農民購買農業機械能夠獲得國家補貼,相較而言維修成本則高得多,修幾次的費用就可新購一臺。
農業機械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筆者認為,在加大農業機械推廣力度的同時,還須切實加強和改進農機售后服務工作。一是要強化工作職責,將生產商或銷售商開展售后服務工作的情況,作為政府確定定點采購范圍的重要依據;售后服務工作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根據考核情況進行獎懲,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和效益。二是要合理設立服務站點。采取政府引導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方法,在鄉(鎮)建立長期、固定的服務站點,有針對性地培訓農機具維修養護專業人員,為購機農戶提供具體、及時的技術指導和服務。三是支持引導合作社加大營銷專業隊伍建設,加大農機操作人員培訓力度,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貴州關嶺縣發改局 姚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