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廣州花都區120輛純電動汽車駛向了大街小巷,廣州市發改委負責人透露,到2015年,廣州市新能源汽車推廣總量將達到1萬輛。
多年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一直在“政策襁褓”中緩慢發展,如何把新能源汽車“開進”市場,是許多汽車大亨案桌上的頭等大事。2013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主辦方日前宣布大會主題定為“市場化前夜的中國戰略”,再次引起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關注。
就在不久前,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等部委聯合公布了第一批中國28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或區域名單。未來三年,中國各地將推廣超過30萬輛,新能源汽車無疑已行至市場化前夜的最后階段。
業內專家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已開始“換擋提速”,中國政府在今年通過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中定下了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達到50萬輛、2020年達到500萬輛的龐大目標。
事實上,在政策支持下,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早有了“加速”跡象。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節能與新能源公交汽車在大型客車市場中所占的比例近幾年快速升高,從2010年的不足2%,上升到2012年的9.9%,今年前4個月快速上升到14.5%。
受訪專家表示,隨著節能減排、降低能源依賴逐漸成為國際汽車工業的發展趨勢,加之油價不斷上漲給傳統汽車帶來的壓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大勢所趨。
“近期中國多城市、大面積、嚴重的霧霾出現,提醒我們必須從討論調整能源結構的必要性轉向探討如何采取行動。”北京大學教授查道炯表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探索能源轉型的重要方面。
山西省新能源汽車領導組辦公室副主任石磊表示,從排放角度來講,新能源汽車能夠顯著改善汽車尾氣排放對大氣污染的影響,達到提升出行品質和改善空氣質量兼得的目的。
12日,北京交通部門和環保部門宣布了一項計劃,擬在今后五年投資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將現有公交車大規模更新為電動車和清潔能源天然氣車。
和北京一樣,不少中國大城市都選擇了電動新能源車為公交車的更新方向。上海從明年開始,將以不低于50%的比例發展新能源公交車。北汽集團、比亞迪等中國汽車制造廠商,都將眼光瞄準于此。北汽集團今年專門成立了電池制造公司,而比亞迪的電動公交車已經在中國部分城市上路運營。
有別于公交車、客車領域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崛起,私家新能源汽車的“性價比問題”卻拔高了消費者購買的門檻。
在第三屆山西省節能減排博覽會上,一位長期關注新能源汽車的太原市民對一輛售價高達30多萬元的新能源電車“望車興嘆”,“享受補貼后也得24萬元,最關鍵的是,電動車的電池每隔2-3年就得更換一次,換一次得花8萬元左右。一般人承受不起。”他說。
“除性價比外,電動汽車面臨更大的難題是配套設施建設,充電樁的不足,嚴重影響電動汽車的市場化。”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田永秋說,但目前中國已經開始著手解決這些問題。
山西華垣電動汽車公司提出了“買裸車、租電池”的思路,使車價可降到市場價的60%。總經理韓建方說:“這樣既能降低價格,又能避免換電池,還能節約充電時間,一舉三得。”
在配套設施方面,中國各地正在加強公共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太原市供電部門日前透露,太原市將建設3座大型充換電站,并配套建設11座乘用車充換電站和1750臺充電樁。廣州市日前計劃建設各類充電站105個,各類充電樁(機)9970個。
在浙江杭州、金華等地,近日居民出門辦事可到附近的租賃點租一輛電動汽車作為代步工具。這種名為城市“微公交”的純電動汽車作為全新的商業模式,為破解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難題提供了一種選擇。
田永秋表示,隨著大批量產品投放、市場的開放、合理的市場預期和技術進步,新能源汽車價格并非太大問題。
“在起步階段,新能源汽車需要政策來推一把。隨著性價比的提升,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的新能源汽車將會迎來高速增長。”石磊說。王井懷 孫亮全 汪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