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系持續緊張、菲律賓及越南等國在南海挑釁加劇、烏克蘭局勢惡化……
面對2014年中國所面臨的錯綜復雜的國家安全環境,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不斷提高軍隊信息化條件下威懾和實戰能力。而為實現這一目標,國家計劃將2014年國防預算由2013年的10.7%提高至12%,達8082億元人民幣。
國防預算的增幅超過去年,充分顯示了中央強軍的決心,也為資本市場提供了新的投資機會。專家和分析人士指出,國防預算增長背后的溢出效應值得關注,將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上軍工企業以及事關國家安全的非軍工企業的投資價值。
預算增速符合預期未來或維持10%以上增長
國家安全環境與國家戰略決定了國防預算的持續快速增長。表面上看,我國國防預算無論是從絕對值還是從增速上都令人矚目,尤其是從絕對值上看,2014年我國國防預算已突破8000億元。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國防費占GDP比重(1.4%)遠低于美日等國,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4%),甚至不及印度、越南、巴西等發展中國家的水平,屬于補償性、追趕性和發展性增長,未來提升空間較大。
2014年國防預算增長超過去年的10.7%,顯示國家對持續加強國防力量的看重。接受采訪的機構和分析人士均表示,預計未來在較長時間內,國防預算將維持10%以上的增速。
“12%至13%之間的增速符合中國國防力量的建設需求,也與當前國際和地區環境相匹配。”中信證券研究部高蒿判斷,未來5至10年軍費預算有望維持10%至15%的增長,武器裝備采購軍費開支保持合理增長。
廣發證券、申萬證券等機構亦認同這一觀點。“軍費開支連續4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長速度,顯示中國在經濟實力提升之后,為維護國家政治和經濟安全,軍費開支的補償性增長趨勢確立。”申萬報告稱,未來20年中國仍處于軍費開支補償性增長的區間,年均增長速度維持在10%以上,投入增速有望達到15%至20%。
高端武器裝備發展提速溢出效應值得關注
國防預算增加將為中國軍隊裝備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根據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實現裝備的信息和機械化要求,與之相關的海軍艦艇、作戰飛機和國防信息化裝備等軍工企業以及涉足軍品生產的非軍工企業都將成為直接受益者。
軍費支出的穩定保障是高端武器研發、軍事裝備升級切換技術改造的前提和基礎。華安證券分析師楊宗星表示,未來海、陸、空軍事裝備產業鏈總體業績上漲趨勢確立。申銀萬國認為未來裝備的需求主要集中于海軍艦艇、作戰飛機(包括戰斗機、大型運輸機、直升機及其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和國防信息化裝備。
還有研究人士表示,國防科技往往是一個時代里最為高、精、尖的技術。通過“星球大戰計劃”,美國帶動了一大批高技術產業集群的發展。如果將國防科技的能量釋放到民用經濟中,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推動經濟快速增長。因此,國防預算增長背后的溢出效應同樣值得重視。
“軍品采購市場放開,國防預算或能‘四兩撥千斤’”。平安證券表示,作為政府投資的一部分,逆勢增長的國防預算在當前中國經濟轉型中有望發揮巨大的溢出效應,最可能的實現方式是打破傳統壟斷勢力,通過軍品采購市場化改革,扶植一批新興的軍品二、三、四級配套企業,甚至不排除給予部分新興市場主體軍品總裝訂單,這也符合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的要求。而來自國防科工局的統計顯示,當前軍品采購市場的堅冰正在逐步打破。
持續提升行業地位機構予以較高評級
考慮到產品研制周期決定了未來幾年軍工企業將逐步進入業績兌現階段,事關國家安全的非軍工領域也有望獲得更大的政策支持與發展這一背景,機構普遍認為,軍工板塊及涉足軍品生產的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地位及估值都將得到較大的提升。
高蒿表示,軍工行業基本面隨軍費投入的穩健增長有望持續向好,板塊投資應關注以下兩條主線:一是資本運作主線,包括科研院所改制帶來的投資機會,重點關注中航電子、中國衛星、航天電子、四創電子、國睿科技等;二是基本面主線,包括航空動力、哈飛股份等基本面中長期持續穩健向好的公司。
平安證券表示更看好新興的涉足軍品生產的公司,同時建議關注具有優質資產和充分改革余地、強烈改革愿望的傳統軍工企業。東興證券分析師弓永鋒表示,航空板塊和北斗導航板塊為未來2至3年軍工板塊的亮點。李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