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大氣梯度監測站建在200多米高的電視塔上,環保工作人員每天定時檢查設備、觀察各種空氣質量數據。胡鐵湘 攝 J125
作為河北省省會的石家莊市,曾被不少人稱為“華北霧霾中心”。2013年全年石家莊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僅有43天,四級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數238天,全年主城區PM2.5平均濃度比北京高出70%以上。
石家莊因此啟動了史上最嚴的治污措施:燃煤電廠不惜每小時少發40萬度電進行脫硫設施改造,更換渣土車為封閉車型,在建筑工地進行沖洗抑塵。為了揪出污染大氣的“禍首”,石家莊市環保局還開展了污染物的源解析。記者了解到,源解析已有初步結論:石家莊PM2.5的最大“禍首”是煤煙塵,PM10中則是揚塵比例最高。
機動車污染只占15%
按照環保部的部署,北京、天津、石家莊三地將于今年6月底前公布PM2.5的源解析結果。前天下午,北京率先發布,機動車尾氣不出意外,成為北京大氣污染的最大“禍源”。
而在石家莊,結果大有不同。石家莊市環保局副局長牛新國介紹,石家莊大氣污染物源解析目前已經有了初步結論:石家莊的細顆粒物PM2.5中,煤煙塵是第一位;大顆粒物PM10中,比例最高的是揚塵;從全年平均值來看,全年PM10中揚塵所占比例高達35%,PM2.5中揚塵所占比例為20%。與北京機動車污染占“大頭”不同,石家莊的機動車對大氣污染的貢獻比例只有約15%。
牛新國說,石家莊會認真分析本地的大氣污染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包括削減燃煤、對工業生產進行燃煤脫硫升級改造、加大對施工工地的揚塵控制力度等。
6萬個數據支撐源解析
4月8日下午,記者登上了280米高的石家莊電視塔,探訪建在這里的國內首個由環保監測部門設立的“大氣梯度監測站”。
位于市區世紀公園內的電視塔正好處在城市的主風道上,監測站在電視塔的20米、86米、116米、200米四個梯度分別設立了監測平臺,實時自動監測。
市環境監測中心管理室主任王建國說,一般的監測站只能測近地面3米至15米高度的空氣污染物,而梯度監測站卻可以捕捉更大范圍不同高度的污染物分布狀況,研究城市污染物的垂直分布規律,了解污染擴散情況,為京津冀區域環境管理提供依據。20米監測平臺上的4臺專門儀器還能進行揮發性有機物、能見度、激光雷達、粒徑分布等灰霾監測。
環境監測中心副站長李冬告訴記者,為做好大氣污染源解析,這里從去年春節起已進行了1年多的工作,到目前為止“已采集了6萬多個數據樣本”。李冬希望通過這次源解析工作購置設備、培養人員,把源解析變成今后的日常工作,“就和平時開展的常規監測一樣,不斷指導市民的日常生活和政府部門的環保減排工作。”
治污
建立全國最嚴工地揚塵管理標準
在揚塵控制方面記者了解到,去年石家莊修訂完善了工程施工現場揚塵管理標準,該標準不僅在石家莊史上最嚴,在全國也是最高標準之一。今年,石家莊要對渣土車進行新一輪的升級,全部更換為新型的封閉式車輛。
石家莊環保部門表示,今年該市將淘汰全部黃標車,對外地轉入河北省的機動車2013年未達到“國四”排放標準的、2014年未達到“國五”排放標準的,一律不予受理。
每小時少發40萬度電來脫硫改造
記者了解到,煤炭在石家莊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石家莊每年耗煤約6000萬噸,是北京耗煤量的3倍以上。
華電石家莊熱電有限公司是國內單一熱源供熱量最大的熱電企業之一,目前采購低硫煤炭約80萬噸,低硫煤炭已占所用煤炭的50%以上。這家熱電廠正在進行煙氣綜合治理,脫硫、脫硝、除塵一體化升級改造。公司總經理助理李文凱告訴記者,為配合改造升級,公司的21號、22號機組已經停止運行,這兩臺機組每小時就能發電40萬度,經濟損失很大,“但相比大氣污染治理后的長遠效益,公司愿意承受。”
本報記者 張航 J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