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新“國九條”從制度上對混業經營的確認,從根本上釋放了證券業發展空間
■本報見習記者 喬志東
“今年的創新重點還是在期貨與證券業務的交互上。”信達期貨高級分析師崔語言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期貨和證券的IB業務真正的發展是從股指期貨上市開始的,到后來的國債期貨,乃至今年要上市的個股和股指期權,期貨和證券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可挖掘的發展點也越來越多。
招商證券一位分析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國內證券機構的內外生存環境已經非常嚴峻。從外部環境看,外資大型投行的混業經營給國內證券機構帶來的壓力和沖擊已越來越大;從內部環境看,近幾年來市場疲弱,證券、期貨、基金等機構若不擴大經營范圍,開拓更多的金融產品,生存都將存在困難。
對于機構的交叉持牌,新“國九條”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實施公開透明、進退有序的證券期貨業務牌照管理制度,研究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等交叉持牌,支持符合條件的其他金融機構在風險隔離基礎上申請證券期貨業務牌照。積極支持民營資本進入證券期貨服務業。支持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與其他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以相互控股、參股的方式探索綜合經營。”
“這意味著各類資本都可以設立、發起、控股和參股證券公司了,同時其他金融機構也都可以申請證券期貨牌照了。” 中信證券的一位高管認為。
中航證券的一位研究員認為,新“國九條”對證券類經營機構提出的要求主要有混業化經營、放松管制和鼓勵創新三個方面。長期以來,業務管制、資金來源和使用受限一直是制約券商創新發展的主要因素,新“國九條”對行業的放松從根本上釋放了證券業發展空間。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表示,交叉持牌也意味著在證券、期貨行業里面的混業經營,它從制度層面上予以確認,對于提高整個證券業機構的綜合競爭力是非常重要的。
對于期貨業的發展方向,崔語言認為,一個是“做精”,即大力發展自營業務,做出品牌;另一個是“做大”,即借助集團平臺,向綜合型的金融服務業轉型,在投資者中間創造出巨大的號召力。
目前永安期貨和南華期貨的發展路徑即是“做精”,而信達期貨則借助信達資產的綜合平臺來拓展業務范圍。
“簡單來說,就是大家對混業經營的前景都有所期待。”崔語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