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昨日,電影《小時代3:刺金時代》已收入5.06億元票房,這也意味著《小時代》系列電影三部累計總票房已達到13億元。作為典型的粉絲電影,《小時代》系列自首次上映以來評論兩極化就十分嚴重,但這并不影響其票房的節節攀升。《小時代》也不禁引起了市場的思考,粉絲經濟能否成為一部電影的票房保障?
正方
有粉絲就有了“預售票房”
區別于其他類型的電影,粉絲電影的背后一般都存在著大批忠實的擁護者,這就等于電影擁有了一部分“預售的票房”。一些明顯的例子就是,去年“2013快樂男聲主題電影”在網上發起眾籌項目后,20天內就募集500萬元電影預售票房,由此可見粉絲電影的強大號召力。但需要注意的是,盡管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粉絲電影在市場上涌現,也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但關于制作水準的爭議不絕于耳,粉絲電影要想具有更強的生命力和市場號召力,必須努力提升影片的質量。
——北京佐如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佐如
反方
粉絲經濟對于電影是把雙刃劍
從本質上說,粉絲電影通常會摻雜著粉絲對于明星的“個人崇拜”色彩,粉絲經濟是一把雙刃劍。影響粉絲電影票房的關鍵,則在于明星個人的關注度能不能始終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就以《小時代》系列電影為例,它的票房成功,很大程度上緣于郭敬明本人對于當下“80后”、“90后”的號召力,即便他不拍電影,出版小說、雜志依然能取得很好的市場效果。但反過來看,如果明星本人的影響力、關注熱度難以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上,自然票房也很難得到保障。
——樂正傳媒總監彭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