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 琪
匯率波動對外貿企業的生產經營具有多維度影響,關系到公司議價能力、成本效益等多方面,因此外貿企業對于匯率波動格外敏感,是其日常經營中的關注重點。
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提出,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有效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保持雙向波動。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8日收盤,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報6.3644,年內升值0.14%;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報6.3689,年初至今貶值0.07%。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短期看,全球疫情、國際地緣局勢及發達經濟體政策變化等復雜因素勢必加大人民幣匯率波動,但綜合考慮國內經濟有望運行在合理區間,外貿韌性足,國際收支基本穩定,人民幣彈性足,預計人民幣短期將圍繞均衡水平附近雙向波動;從中長期看,隨著國內改革開放紅利持續釋放,經濟結構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持續提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經濟潛力釋放,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資產吸引力持續增強,人民幣匯率中長期將穩中有升。
“人民幣匯率走勢主要受國內外因素綜合影響,但在不同階段和時點國內和國際因素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有所不同。”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有鑫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從短期看,當前影響匯率的因素主要為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勢和中美利差變化,以及貿易順差和資本流動情況。近期在美聯儲不斷釋放將大幅加息和即將啟動縮表等信息影響下,美元指數一度反彈至100以上,美債收益率曲線快速上移,中美利差不斷收窄,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民幣匯率走勢,帶動人民幣匯率小幅回調。不過,考慮到我國貿易順差依然維持在高位,3月份我國跨境資本流入總體回升,外匯市場供求延續基本平衡。因此,與其他新興市場貨幣相比,人民幣受美元指數影響減弱,走勢相對獨立,凸顯人民幣匯率韌性。
王有鑫認為,從中長期看,在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制造業創新發展和金融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背景下,人民幣的投資和避險屬性將持續凸顯,外資將繼續增配人民幣資產,預計人民幣匯率將保持穩定走勢。
盡管如此,外貿企業仍要做好防范。周茂華表示,外貿企業應該聚焦主業,增強產品附加值,提升國際競爭力;梳理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善用外匯衍生工具,管理外匯波動風險。
“對于企業來說,在美聯儲加快加息和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背景下,匯率的短期波動性和調整幅度變大,對外貿企業穩健經營帶來了更多挑戰。”王有鑫建議,外貿企業更要樹立風險中性意識,增強避險意識,不賭匯率單邊升值或貶值,應立足主業,審慎安排資產負債幣種結構,合理利用外匯衍生工具對沖匯率風險。同時,還可以考慮更多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或在合同中約定匯率補償機制,降低匯率波動對企業產品定價和財務成本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