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映泉
4月11日晚間,道氏技術(300409)發布公告,為把握行業發展機遇并推進公司戰略規劃,公司子公司格瑞芬新能源有限公司(簡稱“格瑞芬”)擬投資60億元在蘭州建設碳材料研發生產基地。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國內重要的碳納米管導電劑一體化研發生產基地及硅碳負極材料一體化研發生產基地。
在此之前,道氏技術于4月8日晚間公告宣布,由上市公司、員工持股平臺等對格瑞芬進行增資,同時引入比亞迪(002594)等戰略股東,以增加對格瑞芬的資本投入,預計本次增資金額合計為6億元。
60億碳材料項目擬落地蘭州
公告顯示,格瑞芬擬與蘭州新區管委會簽署《碳材料項目合同書》,格瑞芬(包括但不限于格瑞芬關聯方)擬在蘭州新區新設控股子公司,投資建設年產5000噸碳納米管粉體、3萬噸碳納米管漿料(含相關產業鏈配套)和15萬噸硅碳、石墨負極材料及石墨化加工生產項目。
其中,年產5000噸碳納米管粉體對應公司各碳材料基地在現有10萬噸漿料產能規劃基礎上新增10萬噸漿料產能,項目建成后,蘭州基地將成為國內最重要的碳納米管導電劑一體化研發生產基地及技術最先進的硅碳負極材料一體化研發生產基地,并將極大的拓展格瑞芬碳材料的發展空間。
該項目計劃投資總額為60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為51.8億元。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計劃投資18.95億元,計劃建設規模7萬噸石墨負極材料(含10萬噸石墨化加工),計劃2022年5月底開工,建設周期為16個月(不含3個月冬歇期);二期計劃投資32.85億元,計劃建設規模5萬噸硅碳負極材料(含5萬噸石墨化加工)、5000噸碳納米管粉體、5000噸碳納米管純化、5000噸碳納米管高溫純化及3萬噸碳納米管漿料,計劃2024年1月底開工,建設周期為14個月(不含3個月冬歇期)。
關于項目的資金來源,公告稱,一期項目的建設投資資金主要來自自有自籌資金及政府支持銀行貸款,二期項目的出資計劃和時間將視公司實際經營發展情況、資金狀況及行業的發展趨勢及一期項目的產能利用率和銷量情況而定。
對于項目落地蘭州的原因,公司表示,蘭州新區搶抓“雙碳”目標等重大機遇,開辟產業發展新賽道,聚力打造西部新材料及新能源儲能電池生產基地,產業集群效應明顯,與公司碳材料業務方面具備較強協同性。且蘭州新區區域優勢明顯,將為項目的發展提供優良的外部環境。
導電劑賽道獲比亞迪看好
公告顯示,格瑞芬是道氏技術旗下碳材料業務板塊的運營平臺,主要產品為石墨烯導電劑和碳納米管導電劑,擁有涵蓋催化劑、碳納米管粉體、高純粉體、導電漿料、NMP回收等完整的導電劑供應鏈和研發體系。格瑞芬已經實現碳納米管產品一至四代的量產,目前已建成4萬噸漿料及相關配套產能,并且是國內首批實現第四代寡壁管產品量產及規模化應用的企業,其第五代單壁管產品亦已完成實驗室樣品制備。
據介紹,單壁碳納米管具有優良的導電性、高長徑比、高柔性等技術特點,在低添加量的情況下即可在負極材料內部形成網絡,覆蓋在硅顆粒表面并在硅顆粒之間建立高度導電和持久的連接,可以顯著改善硅碳負極在充放電過程中由于硅的體積大幅變化所導致硅碳負極顆粒粉化的難題,進而顯著延長鋰電池的循環壽命,是硅碳負極規模化應用所必需的核心材料。
國金證券預測,隨著下游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預計2025年全球鋰電池裝機量超過1800Gwh,碳納米管市場滲透率達55%,對應碳納米管漿料需求約47.5萬噸。
在此之前,道氏技術擬對格瑞芬進行一輪增資,其中比亞迪擬以自有資金對格瑞芬增資1億元,認購格瑞芬新增注冊資本1560萬元。參照本輪增資的金額計算,本次增資對格瑞芬的投前估值約為10億元。
財務數據顯示,格瑞芬在2020年和2021年1-9月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62億元和3.03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71.04萬元和5022.22萬元。截至2021年9月末,格瑞芬的凈資產為3.84億元。
道氏技術表示,比亞迪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先行者和引領者,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擁有雄厚的技術積累、領先的市場份額,具備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研發優勢。比亞迪為格瑞芬的重要客戶,格瑞芬引入比亞迪其作為戰略投資者,可更好的發揮上下游產業協同作用,加強技術研發創新,有利于增強格瑞芬在行業內的競爭優勢,快速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