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產改”進行時·五年回眸】先行先試,為“產改”破題
“建立創建產教融合型企業推進機制、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技能人才評價改革……”日前,新時代江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2022年江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要點及責任分工方案》,確定10項重點實施項目,進一步完善“產改”試點體系,推動改革全面擴面、提質、增效。
2020年1月,全國總工會印發《關于開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在一些地方和企業開展“產改”試點。作為首批兩個全面試點省份之一,江蘇先行先試,以“為全國探路”為己任,積極探索實踐、爭創特色品牌,努力為全國“產改”貢獻江蘇力量。
整體布局、系統推進
如何凝聚“產改合力”?江蘇把黨的領導主線貫穿始終,堅持“黨建帶工建、促‘產改’”,把黨的領導體現到改革全過程各環節。省委連續4年將改革納入常委會工作要點,2020年起納入全省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列入省委黨建工作要點、省領導聯系重點改革任務、重點督查檢查事項等。省市縣均成立“產改”聯席會議,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工會牽頭抓總、部門各司其職的工作格局。
先行先試、走在前列。2018年,江蘇印發《新時代江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按照政治上保證、制度上落實、素質上提高、權益上維護的總體思路,提出實施政治建設、賦能成長、維權服務、支撐保障、聚力共建等五大工程、23條舉措,并出臺40項配套文件、明確400多個主要政策點,指導市縣全部出臺“產改”方案,構建起改革的“四梁八柱”。
在“產改”這項系統工程中,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是個關鍵環節。江蘇引導基層和各類企業首創先試,發揮國有企業帶動作用、民營企業主動作用、戰略新興產業示范作用,鼓勵“破解機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和政策性問題”。
2020年初,作為江蘇首批“產改”試點國企,徐礦集團制定出臺“‘產改’10條”,通過3個“強化”、4個“建立”、3個“提升”措施,讓產業工人政治上有地位、經濟上有待遇、社會上受尊重。今年初,徐礦集團又出臺“雙十”行動方案,包括巡察述職“雙納入”、代表推優“雙提高”、職級待遇“雙享受”等行動,為4萬多名工人送上一份“大禮包”。
民營企業面廣量大,江蘇省總工會聯合省工商聯開辦民營企業家“產改”專題示范研究班,聚焦增加民營企業“產改”貢獻率。民企紅豆集團實行政治有方向、生活有保障、情緒有釋放、事業有希望的“四有工作法”,讓職工政治上有引領、素質上有提高、發展上有空間、權益上有保障。
創新探索百花開
3月29日,在江蘇省職業技能鑒定中心指導下,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首次組織開展的公路養護工技能等級認定圓滿結束。經理論知識考試、技能操作考核、成績公示和省人社廳線上審核等環節,首批99名公路養護工喜獲養護工技能等級認定證書。
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自推進“產改”以來,一批道路清障員、公路養護工、筑路工拿到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得到了尊重,有了職業成長空間”。
從產業工人最關心的職業發展問題突破,江蘇大力推動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牽頭開發職業標準,創新制定半導體芯片制造工等20個新工種的行業評價規范,有效破除制約重點領域技能人才評價的短板。
如何延伸觸角,打通最后“一公里”?江蘇在重點企業開通“產改”直通車,構建聯絡員、觀察員、指導員“三員隊伍”,探索黨建、工建、“產改”一體化推進機制,確保“產改”落地落實。
提高待遇是產業工人的共同訴求,江蘇在全國率先開展集體協商健全產業工人薪酬激勵機制,探索推廣職工技術創新、能級工資專項集體合同,引導企業將技術創新成果、職工技能等級等與薪酬分配掛鉤,推動實現技高者多得、多勞者多得。
在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做了20多年鑄造工的張劍云,獲得工程師職稱后,同事們都稱呼他“張工”,這源于研究所創新“雙師型”人才培養機制,打破評審制度身份界限,制定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與相應職稱比照的參評制度,鼓勵高技能領軍人才參加工程系列職稱申報。
擴面、提質、增效
近日,無錫市政府辦公室轉發無錫市總工會等14個部門《關于在全市開展“建功‘十四五’奮進新征程”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指導意見》,將勞動和技能競賽作為推進“產改”的重要途徑,為廣大職工在“十四五”時期發揮主力軍作用搭建平臺。
產業園區里企業和產業工人集中度高,產業主體相對單純,企業面臨問題相似性大、職工需求重疊度高,無錫新近精選優勢產業鏈,立足8個產業集群和7個特色產業園區推進“產改”,實現從“點”的試行走向“面”的破題。
江蘇省總工會、省教育廳、省人社廳聯合制定農民工和一線職工學歷與技能提升“求學圓夢行動”意見,計劃“十四五”期間,為25萬名以上的職工提供學習資助。
“我們要肩負起為全國探路的光榮使命,推動改革全面擴面、提質、增效。”江蘇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徐大勇說,今年,將著力推進分層試點,擴大“產改”覆蓋面,全年實現全省各級各類試點總數達1萬家左右;聚焦主導產業集群和工業園區,加強上下貫通,形成省、市、縣、鄉鎮縱向到底的“產改”試點格局,推動“產改”試點在一、二、三產業全面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