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丹東草莓調查③丨名優果品假冒頻現,地理標志保護面臨三大困境
“你吃的丹東草莓可能產自江蘇。”據微博大V“濾鏡粉碎機”曝光,部分水果電商宣稱售賣的是丹東草莓,實則是異地代銷商以“分倉發貨”名義發售的江蘇草莓。
江蘇草莓假冒丹東草莓,反映出目前我國區域名優果品的品牌保護困境,面臨商標侵權認定存爭議、地理標志及商標圖標使用率低、維權成本高等現實問題。區域名優果品該如何保護自己?
名優果品假冒頻現
江蘇草莓假冒丹東草莓事件被曝光后,不少網友表示有類似經歷。
有網友反映自己購買過的陜西洛川蘋果是從山東發貨,也有網友稱其購買的贛南臍橙是從湖北發貨。新京報記者梳理近年媒體報道發現,名優果品被假冒事件時有發生。
2022年3月,安徽省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某網店侵害“蒼溪紅心狝猴桃”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權案,認定網店侵犯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狝猴桃協會享有的“蒼溪紅心狝猴桃”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權,并判處其承擔商標侵權賠償。
2021年11月,河南洛陽、四川成都等地上百家商戶因在售賣的香梨上使用“庫爾勒”字樣,被庫爾勒香梨協會起訴商標侵權。該協會稱,維權是因有商戶以“庫爾勒香梨”名義,將非庫爾勒產地的品種進行假冒銷售,欺騙消費者。當時有商戶向新京報記者證實,水果市場確實存在用紅香酥梨假冒庫爾勒香梨的問題,前者批發價比“正品”便宜一半。
2020年4月,浙江省鎮江市多個水果商因售賣假冒阿克蘇蘋果被阿克蘇地區蘋果協會告上法庭。阿克蘇地區蘋果協會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銷售侵害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行為,并要求賠償各項損失8萬元。
上述名優產品均是登記在冊的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據了解,地理標志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于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經審核批準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包括來自本地區的種植、養殖產品;以及原材料全部來自本地區或部分來自其他地區、并在本地區按照特定工藝生產加工的產品。
在江蘇法德東恒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藍天彬看來,一些名優果品名氣大,假冒產品搭“順風車”銷售,獲取高額利潤。假冒產品的質量和價格均可能低于“正品”,很大程度上會損害名優果品的美譽度,讓普通消費者誤認為果品名不副實,名優果品保護迫在眉睫。
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遭遇三困境
目前,名優果品大多通過地理標志認證來保護自身權益。
我國對地理標志的保護主要有三個體系。一是以國家知識產權局為主導的,以《商標法》為主要依據的“集體商標”和“證明商標”注冊保護體系;二是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為主導的,以《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為主要依據的 “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登記保護體系;三是以國家農業農村部為主導的,以《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為主要依據的“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保護體系。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鐘蘭安表示,地理標志的作用在于標明農產品來源于特定地域。農產品地理標志圖標注冊人具備專用權,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類似商標的功能,方便持有人在遭遇侵權時舉證用以確權明責。
不過在農產品地理標志、商標相關圖標使用及維權過程中,侵權認定有爭議、商標使用率低、維權成本高等是現實困境。
針對2021年11月的庫爾勒香梨維權事件,農業農村部農業品牌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元一智庫農研中心主任鐵丁當時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商家不符合“庫爾勒香梨”地理標志商標使用管理規則中規定的產地、品質要求,而以“庫爾勒香梨”注冊過的徽標、字體等標識進行售賣,這種行為就侵犯了“庫爾勒香梨”地理標志商標的商標權。如果外地商戶不使用該協會注冊過的商標標識,僅用“庫爾勒香梨”字樣且能證明產地,那么商戶不涉及侵權問題。
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具體實踐中,很多小商販售賣的庫爾勒香梨幾經倒手,可能沒有憑證證明產地和產品,遇到侵權糾紛,只能自認倒霉,這對小商販來說是極大的傷害,果品維權不應該盯著小商販。
此外,即使相關名優果品獲得了地理標志認證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也依然面臨著商標使用率較低的問題。以丹東東港草莓為例,其既是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也申請了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然而,新京報記者從當地種植戶、經銷商及批發商處了解到,使用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要經過授權,但當地很多小商戶不滿足條件,也有部分農戶不知道地理標志和商標的存在。
4月11日,東港市草莓協會會長馬廷東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稱,此前不貼標的情況很普遍,加之授權機制不完善,地理標志很容易被濫用。“不使用標識也可以,商家只要能證明是丹東草莓即可,但使用授權地理標志和商標會讓當地草莓產業發展和品牌建設更加規范。”
在地理標志、認證商標推廣使用過程中,費用問題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坎兒。有草莓商戶坦言,如果貼商標要收費,很多人會選擇不用。
這一情況同樣發生在庫爾勒香梨行業。庫爾勒香梨協會工作人員2021年11月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非協會會員使用一個商標0.26元,計量收費。當時有庫爾勒香梨商戶告訴新京報記者,由于香梨協會的商標收費,許多商戶不愿掏錢購買。
維權成本高也是打假環節中存在的一個問題。東港市草莓協會會長馬廷東告訴新京報記者,協會從2021年開始重點突擊“東港草莓”打假,目前經歷過多起打假維權事件。他坦言,維權過程中耗費時間長,隱蔽的造假手段和“擦邊求”式的虛假宣傳取證困難,法定鑒定果品真偽機構少,維權成本高。比如在具體取證方面,有些電商平臺在商品售賣頁不顯示東港草莓授權書,但私下會給消費者提供“假”授權書,這樣的隱蔽做法會讓協會難以察覺;廣告宣傳頁打“擦邊球”,法律界定困難。
鐘蘭安還提到,目前的名優果品維權主體大多是地方行業協會,但對于有地理標志及地理標志商標的果品,相關地理標志申請方和商標申請方都是維權主體。消費者自身維權成本高,可以向協會或相關組織舉報來維護自身權益。
“地理標志”相關商標引商家搶注
由于注冊為證明商標或集體商標是保護地理標志產品的一種措施,新京報記者發現不少商家正在搶注“丹東草莓”“仙居楊梅”“平谷大桃”等地理標志相關商標。
中國商標網查詢結果顯示,此次陷入“丹東草莓”造假風波的水果電商“福瑞達”所屬企業徐州良農商貿有限公司,于2022年3月18日提交了“丹東草莓”商標的注冊申請,目前處于“等待受理”狀態。2021年8月、11月,北京半畝桃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也對“丹東草莓”商標提出過注冊申請,但已被駁回。
除“丹東草莓”外,一些企業及個人還對“仙居楊梅”“平谷大桃”“云山大櫻桃”等商標下手。其中,“仙居楊梅”曾被個人申請注冊,“云山大櫻桃”被3家公司提請注冊,但均未注冊成功。
在鐘蘭安看來,上述地理標志相關商標申請獲批準的概率很低。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的保護,其中第八條規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請,由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請機構或人民政府認定的協會和企業提出,并征求相關部門意見”,其他組織與個人均無權申請。
鐘蘭安認為,徐州良農商貿有限公司申請注冊“丹東草莓”商標大概率是為其銷售江蘇草莓充當丹東草莓提供“合法”理由。“對于這種違反法律和踐踏商業道德且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呼吁相關政府部門嚴格執法,對其依法進行處罰。”
維權保護需多方努力
對于擁有地理標志的名優果品,如何進一步加強保護?
不少地區已經提供了參考。自2005年起,江蘇省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對陽澄湖大閘蟹實行產品保護,給陽澄湖大閘蟹戴上了防偽鎖扣。自2015年起,黑龍江省五常市在所有五常大米包裝上加貼標準印制的溯源防偽碼,消費者用手機掃描防偽碼即可查詢產品信息,鑒別真偽。
在丹東草莓主產地東港市,也已經開始應用溯源防偽碼。馬廷東告訴新京報記者,東港市政府部門正在逐步推進東港草莓溯源碼和產地合格證,授權當地有規模的、使用管理規范達到標準的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使用地標,同時推行溯源碼使用。下一步,東港市草莓協會也計劃和相關平臺一起公示地理標志授權的合作社及商家。
藍天彬建議,針對名優果品品牌保護,各地監管機構要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和執法力度,還應鼓勵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監督、舉報。地理標志產品所在地應主動維權,打擊和曝光假冒偽劣行為。
遼寧草莓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姜兆彤認為,品牌打造與果品質量相關,在上游種植端要加強科技培訓,進行標準化生產,“收獲優質果品獲得消費者認可,才能做好品牌建設。”
新京報記者 劉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