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記者 丁玲
“豬周期”下生豬養殖板塊持續深度虧損,但受原料糧價格上漲帶動,國內飼料價格創出歷史新高,這讓一手抓養豬、一手賣飼料的海大集團(002311)很“糾結”。
兩塊業務冰火兩重天
4月12日,海大集團發布了2021年年度報告及2022年一季度報告。羊城晚報記者梳理發現,2021年,海大集團呈現“增收不增利”狀態。其中生豬養殖業務營業收入實現同比25.08%的增長,但虧損近9億元,同比下滑238.09%,拖累公司整體盈利;而剔除生豬養殖的其他業務,則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雙增長。
公開資料顯示,海大集團主要業務包括動物種苗、飼料、動保、生豬養殖。其中飼料銷售為最主要業務,常年占公司總營收的80%以上;養殖業務約占公司總營收的10%。
年報顯示,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59.99億元,同比增長42.5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96億元,同比下降36.73%;其中生豬養殖板塊實現營業收入約46.42億元,同比增長25.08%;生豬養殖業務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96億元,同比下滑238.09%;剔除生豬養殖的其他業務,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13.57億元,同比增長43.7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4.92億元,同比增長32.97%。
生豬養殖業務和飼料業務可謂“冰火兩重天”。
2021年禽肉、豬肉價格持續低迷,畜禽養殖受終端肉類產品價格下滑及原料成本上升兩端擠壓,養殖大幅虧損。
生豬養殖業務方面,海大集團全年出欄肉豬約200萬頭,實現營業收入約46.42億元,同比增長25.08%。報告期內受仔豬及肉豬價格大幅波動的影響,生豬養殖業務全年虧損8.96億元。
再來看看飼料業務,海大集團飼料業務主要原材料為玉米、豆粕等,該業務材料成本常年占總成本的95%以上,大宗農產品的價格直接影響了公司的營業成本。
海大集團表示,玉米價格在2020年持續上漲至高位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增長;豆粕價格較年初上漲至歷史相對高位,全年居歷史相對高位振蕩。受原料糧價格上漲的帶動,國內飼料價格創出歷史新高。
年報數據顯示,海大集團的飼料銷售業務景氣度較高,全年實現營收698.26億元,同比增長43.19%,毛利率為9.1%。
一季度仍處深虧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生豬養殖業務情況仍未得到好轉。今年一季報顯示,今年一季度海大集團實現營收199.53億元,同比增長26.9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1億元,同比下降71.62%。其中生豬養殖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3.74億元,同比下降1.56%,生豬養殖出欄約為83萬頭,養殖成本下降明顯,但因出欄價格較低,生豬養殖業務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3.02億元,同比下滑236.07%。
海大集團也表示,今年一季度生豬養殖一直處于深度虧損周期。
只有豬肉價格回升,海大集團養殖業務才有扭虧的可能。但對于后續豬肉價格走勢,機構給出了不同的觀點:國信證券3月14日研報認為,“本輪豬周期持續時間長、振幅特別大,生豬價格仍未見底”;太平洋證券4月4日研報則認為,“豬周期反轉在即,對生豬行業維持看好評級”。
而生豬養殖拐點未現,海大集團股價也跌跌不休。受業績影響,海大集團股價自去年下半年起便震蕩下行。今年公司業績繼續承壓,疊加大盤整體下行等因素,截至4月13日收盤,年初至今股價跌幅達20.67%。
新聞鏈接
巨虧之下,頭部豬企積極開展自救
目前,包括溫氏股份(300498)、新希望(000876)、牧原股份(002714)、正邦科技(002157)在內的頭部豬企尚未披露2021年年報及2022年一季度報告,但根據此前公告的2021年度業績預告,“豬周期”下公司業績承壓明顯,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
業績預告顯示,2021年新希望凈虧損在86億至96億元區間,同比下降273.94%-294.17%,該公司是新希望集團在農業板塊的上市主體。虧損主要原因來自生豬養殖業務出現大幅虧損。2021年生豬價格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商品豬銷售均價同比下降約42%),飼料原料價格連續上漲,生豬養殖成本同比明顯上升。
2021年,正邦科技預計虧損182億至197億元,由盈轉虧。對此,正邦科技表示,業績變動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公司銷售生豬1492.67萬頭,同比增長56.14%。由于國內生豬市場價格下滑,公司單頭銷售均價為16.6元/公斤,同比下降16.1元/公斤,單頭收入下降1653元,銷量的上升疊加銷售價格的下降影響利潤88.73億元。公司產業單一,利潤貢獻主要為生豬養殖業務,相比多元化公司受豬周期影響更大。值得一提的是,養豬又養雞的溫氏股份也大幅虧損,預虧133.37億元。
在業績承壓之下,頭部豬企紛紛開展自救。溫氏股份對外披露,肉豬養殖成本有所下降,1月份綜合成本低于9元/斤,整體符合前期目標。
正邦科技則選擇出售其西南地區的飼料業務,用以回籠20億-25億元資金。公告稱,生豬養殖業務已成最核心業務。但受生豬銷售均價下滑、淘汰低效能母豬、清退劣績產能等影響,在正常經營虧損外也額外承擔了戰略調整改革下的大額虧損。將持續深耕生豬養殖,強化生豬育種、育肥技術及過程管控,確保在極端環境下能夠正常生產經營。
新希望也推出了不超過45億元的新一輪定增案,用以補充現金流。另外,還在費用、死淘、飼料、苗種四大方面進行成本調整?!?(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