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在華為陷入供應鏈困局時,創始人任正非打出了兩大王牌——鴻蒙及歐拉操作系統。如今,歐拉操作系統openEuler的商用有了實質性進展。
4月15日,openEuler開源社區正式發布歐拉開源后的首個社區共建版本、歐拉生態服務平臺。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下稱開源基金會)秘書長孫文龍表示,目前歐拉生態已吸引數百家國內外廠商加入,主流社區貢獻者超過8000人,歐拉全球下載量超47萬。
隨著眾多廠商入局,歐拉生態圈正加速擴大。歐拉開源社區品牌委員會主席梁冰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稱:“截至目前,已有330多家企業加入歐拉開源社區生態。”她透露,歐拉與鴻蒙系統將進一步打通,實現自發現、自聯通。歐拉將與華為成立的“軍團”實現更多接入,并在今年建立垂直技術小組,在生態上創新。
談及歐拉目前在技術、生態、商業等方面的進展,歐拉開源社區理事長江大勇表示,整個歐拉系累計裝機已超過130萬套,規模應用在政府、運營商、金融、能源、交通、互聯網等行業,其中政府、運營商行業新增份額第一,“2022年我們預計歐拉在行業的應用將新增200萬套。”
這是否意味著歐拉操作系統已趨于成熟?其與鴻蒙將如何一起推動國產操作系統的商用化發展?
長周期版本如何保持生命力?
相較于備受關注的鴻蒙,歐拉一向低調。
4月15日,開源基金會帶來了歐拉的最新消息:歐拉開源后的首個社區共建版本正式發布,這也是我國第一個支持數字基礎設施全場景融合的長周期版本,方便開發者構建面向全場景的數字基礎設施操作系統。
梁冰表示,長周期版本目前已支持多元性計算,主流芯片廠商在社區均可以找到。
去年9月份,華為推出了歐拉操作系統,并在2個月后宣布將系統代碼等相關的資產,捐贈給開源基金會。據了解,歐拉長周期版本的推出意味著該版本將得到開源社區的長期技術支持,通常周期不低于5年。
“長周期版本的出現代表著歐拉已經逐漸走向成熟,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標志著歐拉已經具備成熟商用的基礎。”華為云MVP馬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同時,歐拉的朋友圈也逐步擴容,英特爾、超聚變、新華三、麒麟、統信等芯片、整機、軟件廠商也宣布即將推出基于歐拉長周期版本的商業發行版,歐拉合作廠商還不乏拓維信息、宇信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
通信工程師袁博認為,“從加入廠商的構成可以看到,作為數字基礎設施的專屬操作系統,歐拉已經打通了從底層端到應用端的產業鏈。”
從歐拉商用情況來看,華為對外承諾不做自己的商業發行版。梁冰表示,已有眾多廠商推出商業發行版。“歐拉在金融、能源等行業領域已經處于開發商用階段,也將進一步繁榮多樣性計算生態。”
根據賽迪顧問發布的報告顯示,主流國產操作系統廠商已研發基于openEuler的服務器操作系統商業版本。2021年,openEuler系產品整體裝機量超過102萬套,其中物理機裝機量達到52.7萬套,商業發行版裝機量達到34.5萬套。
“歐拉陣營的快速壯大,與更具穩定性的長周期版本的推出有關。不過,目前長周期版本更多只是在于操作系統內核的穩定,而外圍的驅動也要與時俱進,尤其是在芯片方面,新型號的芯片會有更多的加速指令集。想讓長周期版本保持生命力,需要芯片等廠商貢獻針對性的優化代碼。”馬超稱。
發展路線更加清晰
此次,隨著更多商用版圖的露出,歐拉的發展路線也更為清晰,江大勇表示,openEuler將持續在服務器、云計算、邊緣計算和嵌入式四大場景的技術探索和創新。
值得注意的是,歐拉的應用范圍由之前聚焦于云服務器,轉變為持續向嵌入式等多領域拓展,而這與鴻蒙系統在嵌入式終端領域有一定重合。“未來,鴻蒙和歐拉除了實現底層技術共享,還將互為備份,只是歐拉偏向云,鴻蒙偏向端,但在嵌入式領域兩者不排除也會同臺‘競爭’。”馬超認為。
對此,江大勇稱,歐拉進一步拓展嵌入式設備,與鴻蒙在工業領域會有所交疊,但并不沖突。
同時,歐拉、鴻蒙將與華為軍團有更多交集,并向眾多垂直商業場景滲透。目前華為已成立了包括煤礦軍團、電力數字化軍團在內的15個軍團。
梁冰透露,“接下來,歐拉與鴻礦等實現更多連接。今年會成立歐拉垂直技術小組,在金融、AI等眾多領域打通垂直站并實現創新牽引工作。”
江大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歐拉與鴻蒙的自發現還在探索中,未來歐拉與鴻蒙將進一步技術共享、生態互通。鴻蒙將通過歐拉實現傳統智能設備的更多功能,而歐拉與鴻蒙的更多能力也將在系統版本中集成。如華為“軍團”需要操作系統時,歐拉與鴻蒙將充分協同起來。通過向垂直商業領域和海外市場發力,歐拉系產品的裝機量有望得到持續提升。
袁博認為,歐拉開創了國產操作系統在B端商用的先例,也進入產業共建階段,但尚還談不上盈利,但無論是其自身發展,還是與鴻蒙的更多協同,都將進一步推動中國操作系統的商業化發展,也是中國操作系統發展的一次重要探索,不過歐拉還面臨生態割裂、應用重復開發、如何建立可打“持久戰”的技術迭代能力等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