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海重點企業逐步復工復產,許多重點區域和公共場所推出了“數字哨兵”,能在極短時間內對進出人員的核酸檢測、抗原檢測、疫苗接種等防疫數據進行核驗,為精準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目前,在部分防范區內,數字化防控手段已經率先投入使用。在上海金山區張堰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前來就診、配藥的市民只需在入口處掃碼一次,后臺就能在短短3到5秒內完成人員健康信息核驗;在上海普陀區,為全力助推復工復產和社會面動態清零后的精準防疫工作,多個重點企業也已啟用“數字哨兵”為復工人員開展核驗,保證了廠區生產正常運轉。
“數字哨兵”顯示內容包括出入人員48小時內核酸、抗原結果、行程碼、體溫等信息,并會在通過核驗后完成場所登記,確定人員通行。此外,為保障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通行,“數字哨兵”除了通過掃碼核驗,還支持直接掃描身份證。
在5月2日舉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大數據中心黨委副書記邵軍介紹,在重點場所推行“場所碼”“數字哨兵”,是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的重要舉措。其中,“數字哨兵”是一種具有快速核驗健康碼、身份證、核酸檢測信息等功能的硬件設備,可幫助相關部門快速開展流調和精準排查,不僅核驗效率高,同時也注重保護市民個人隱私。
目前,上海全市累計29.43萬家單位申請“場所碼”46.67萬個,布設“數字哨兵”6656臺。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場所碼”申請量、每日掃碼次數均有一定幅度提升,“數字哨兵”設備安裝也在穩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