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穩定就業大局
根據人社部數據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城鎮新增就業285萬人,完成全年1100萬人以上目標的近26%,實現平穩開局。就業關系著老百姓的收入,老百姓收入增加、需求增加、消費升級,帶動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就業一直處于“六穩”“六保”之首,就業是最大民生,穩就業就穩增長。
而穩就業的關鍵是保市場主體,中小微企業約貢獻80%的城鎮勞動就業,可以說,中小微企業在穩定國內就業基本盤中發揮著“壓艙石”作用。但為數眾多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抗風險能力相對弱,更容易受外部沖擊影響。
3月下旬以來,國內多點散發疫情、國際地緣沖突升溫等因素干擾,我國市場主體面臨困難與挑戰有所增大,交通運輸、旅游、餐飲、住宿等行業企業繼續受到抑制,部分行業企業面臨產業鏈供應鏈與物流鏈不暢,生產成本壓力增大,終端銷售放緩、庫存擠壓與現金流緊張等問題。如何為市場主體有效紓困?如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穩定就業大局?
盡管我國就業壓力增大,但仍具備不少有利條件:
1.5億市場主體。近年來,我國市場活躍,市場主體規模迅速擴大,截至2021年,我國市場主體超過1.5億戶,廣大中小微企業為提供就業崗位創造堅實基礎;同時,1.5億市場主體平穩發展,也是我國內循環與經濟活力之源。
穩就業措施加力提效。為應對3月以來就業壓力加大,國內擴大階段性社會保險、用電等方面穩崗支持力度,其中,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最高提至90%;2022年留抵退稅金額由2021年的1322億元大幅增加到1.5萬億元;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合理讓利實體經濟,加大小微企業、制造業重點新興領域支持力度;加強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及困難群體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工作,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相關政策,擴大有效投資帶動就業等。
全國疫情呈波動下降趨勢,復工復產加快。一方面,4月下旬以來,我國多點散發疫情呈波動下降趨勢,國內也在加大病例篩查投入、優化防控措施,民眾積極響應配合;另一方面,各地積極推動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經濟活動加快恢復常態。
當下較為緊迫的工作是保暢通,需要各地防疫一盤棋、加強防疫協調,在精準有效防疫前提下,加快疏通貨運物流體系,打通產業鏈供應鏈梗阻,加快推進復工復產,最大限度減少疫情沖擊造成的損失。
加強財稅、金融、產業等部門政策協同配合,落實落細此前出臺的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減輕企業負擔,穩定企業發展信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保市場主體、穩就業。
繼續加強創業、就業技能培訓,加強就業市場信息平臺建設,促進就業市場供需更加匹配。
總體來看,我國市場主體隊伍龐大,經濟表現活躍;同時,面對短期困難、挑戰,國家和地方層面積極應對、迎難而上,及時出臺一系列有針對性紓困助企政策措施,我國有基礎、有能力、有條件完成全年就業目標。
(文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 周茂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