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發布通知,印發《國家級轉基因大豆品種審定標準(試行)》和《國家級轉基因玉米品種審定標準(試行)》,要求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各專業委員會于印發之日起實施,并遵照執行。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專家認為,這是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產業化的關鍵一步,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國內A股市場上,大北農等轉基因概念上市公司9日開盤活躍。
當前,國內市場種植的大豆、玉米,均為非轉基因品種。然而,近年來,大豆進口量達到1億噸左右,對外依賴度高;玉米進口量也出現明顯增長。而且進口的大豆、玉米多為轉基因品種。
近年來,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戰略選擇,也是促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
在業界看來,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的產業化路徑,有兩個關鍵環節,一是轉基因安全證書,二是轉基因品種審定。
2019年12月30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發布公告,公示擬批準頒發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192個植物品種目錄。除189個轉基因棉花品種、1例轉基因大豆品種外,尤為引人關注的是兩例國產轉基因玉米品種。這是繼2009年原農業部向國產轉基因水稻、玉米發放生物安全證書之后,10年來再次在主糧領域向國產轉基因作物頒發安全證書。
隨后,國產玉米、大豆品種又連續獲批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據浙商證券研究所統計,2019年之后,國內共有14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其中,玉米11個,大豆3個。
2021年,不論是轉基因產業化試點,還是修訂相關法律法規,及公開征求品種審定意見,中國都在穩步推進。
在中央提出“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的背景下,2021年,農業農村部對轉基因大豆、玉米開展了產業化試點。農業農村部官方稱,試點取得了顯著成效,這標志著中國的轉基因大豆、玉米產業化試種邁開了歷史性的一步。
2021年9月,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印發2021年修訂的國家級稻、玉米品種審定標準,于2021年10月1日起實施。2021年12月6日,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發布《關于國家級轉基因大豆、玉米品種審定標準(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2022年1月,農業農村部發布最新修訂的《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
經過轉基因安全證書、轉基因品種審定這兩個關鍵環節,種業企業還需要取得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書,最終才能上市銷售。
上述業內人士稱,在前面兩個關鍵環節取得進步后,獲取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書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此次品種審定標準的明確出臺,意味著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的產業化指日可待。業內人士樂觀預估“最早今年年內,遲至2023年前后,中國市場將可以上市銷售合法的轉基因大豆品種、轉基因玉米品種。”
值得關注的是,在《國家級轉基因玉米品種審定標準(試行)》中,關于“抗蟲性”提到了“草地貪夜蛾抗性”:室內人工接蟲鑒定(葉片),靶標害蟲6天死亡率≥90%;且在目標生態類型區,田間人工接蟲鑒定(葉片、果穗)達到高抗水平。
業內人士稱,根據實驗效果來看,轉基因玉米品種對防治草地貪夜蛾,比使用農藥的效果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