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寧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獲悉,為了攻克雞肉產業在團體標準以及質檢方面的難題,鄭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鄭商所”)在今年5月份主導研發了雞肉恒溫水浴解凍設備(以下簡稱“質檢設備”),并獲得了國家授權的多項專利;此外,日前鄭商所主導制定的《水浴解凍法測定冷凍雞大胸肉解凍失水率(T/HNSPXH 000.001-2022)》團體標準(以下簡稱“團體標準”)經河南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審核發布,并已正式實施。
多位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質檢設備和團體標準的誕生有利于改變雞肉產業長期缺乏公允質檢以及統一標準的局面,也為相關期貨和期權品種的推出提供了基礎。若雞肉期貨和期權上市,將填補我國禽肉類期貨品種的空白,并與其他現行品種形成有效的避險工具鏈。
雞肉產業迎來標準化
雞肉是我國第二大肉類消費品。但長期以來,市場普遍反映冷凍雞肉解凍失水率指標檢驗誤差大、解凍檢驗方法缺失,冷凍雞肉解凍質檢難題影響了肉雞產業標準化發展。
雙匯集團采購總監李靜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冷凍雞肉產品在生產、流通過程存在人為加水的情況,而且市場缺乏冷凍雞肉解凍質檢規范,企業只能按自有標準進行檢驗,單個樣品解凍檢驗時間在15小時以上,每年檢驗近1萬批次產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還經常由于賣方不認可質檢結果發生質量糾紛。
河北玖興農牧總經理孫清輝也告訴記者,不同企業冷凍雞肉解凍流程、操作方法各不相同,同一批產品不同企業質檢結果差異甚至超過30%,顯著影響產品價值和市場交易效率。
鄭商所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針對雞肉產業質檢難題,鄭商所多方面開展工作,著力解決產業頑疾:一是深入開展市場調研,累計赴10余省調研60余次,全面了解市場實際和產業痛點。二是廣泛開展實驗論證,夯實設備研發、制定團體標準的科學基礎。三是系統開展意見征集。
記者獲悉,經過1年多的實驗對比和技術攻關,今年5月份,鄭商所主導研發的雞肉質檢設備正式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4項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和1項外觀設計專利證書;同時,近日鄭商所主導制定的質檢團體標準也經審核正式實施。
“目前,雞肉質檢設備和團體標準均已在相關龍頭企業推廣應用。”李靜表示,雞肉質檢設備有效提升了冷凍雞肉解凍質檢效率及準確率,質檢時間由原來的15小時以上縮短至3小時,檢驗誤差由30%以上降至5%以下,質檢成本至少降低了50%,整體應用后企業每年可節約質檢成本超百萬元。
農業農村部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業務室主任宋善道表示,雞肉質檢團體標準實用性、規范性和科學性強,正式實施后,冷凍雞肉實現有標可檢、有據可判,有力推動雞肉標準化生產和質檢。
相關合約規則制度設計已完成
事實上,雞肉也是我國消費增長最快的肉類之一,年產值超2000億元,因此,雞肉產業的平穩健康發展事關我國肉類供給安全。近年來,雞肉產業受疫情、生產周期影響較大,價格波動頻繁,產業企業亟需風險管理工具,為此,鄭商所深入調研市場情況和企業需求,形成雞肉期貨和期權產品的上市方案。
據悉,早在2015年,鄭商所便開始啟動雞肉期貨和期權研究工作。截至目前,鄭商所已完成雞肉期貨合約規則制度設計,正在扎實有力推進雞肉期貨及期權上市。
業內人士表示,上市雞肉期貨及期權是落實國家戰略、服務肉雞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障雞肉有效供給的重要舉措。上市雞肉期貨及期權,有利于完善雞肉價格形成機制,提供遠期價格參考,助力養殖戶穩定養殖收益,保障雞肉供給安全,促進產業企業穩健經營,有利于服務鄉村產業振興和肉雞種業振興。上市雞肉期貨及期權將進一步豐富我國期貨品種體系。
鄭商所相關人士表示,推進雞肉期貨和期權研發上市主要基于幾方面考慮:一是落實國家戰略和響應產業需求。二是為國家宏觀調控提供前瞻信號。三是豐富產業避險工具。四是企業風險管理需求較為迫切,市場各方期盼雞肉期貨和期權能夠作為避險工具盡快上市。(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