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副總裁涉罪被查、盈利能力連下滑,東方集團苦尋新出路
糧油上市企業東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集團”)近日發布公告稱,其董事、副總裁戴勝利涉嫌私分國有資產罪、受賄罪被立案調查并實施留置措施。
對此,東方集團方面回應新京報記者稱,該事項系戴勝利入職前發生的,與公司無關,已授權其他高管代為履行職責。
從近年業績來看,東方集團盈利表現疲軟,凈利潤連續四年下滑,更因房地產板塊出現巨虧。為此,東方集團嘗試開拓新業務以提升盈利能力,比如試水海水提鉀、擬收購能源企業,還涉足火熱的“人造肉”、預制菜。
不過,這些項目或者是尚未真正落地,或者還處于市場培育階段,東方集團能否實現破局,仍存在疑問。業內人士認為,東方集團在投資多元化的同時,也要聚焦主業,與原有業務形成協同效應,否則容易形成公司資源和目標的分散,對發展反而不利。
副總裁涉嫌私分國有資產罪
東方集團6月20日晚發布公告稱,收到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監察委員會《立案通知書》和《留置通知書》,公司董事、副總裁戴勝利因涉嫌私分國有資產罪、受賄罪,被立案調查并實施留置措施,相關事項尚待進一步調查。
資料顯示,戴勝利2019年3月加入東方集團,除了現任董事、副總裁,還擔任東方集團全資子公司東方糧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糧倉”)總裁。而東方糧倉是東方集團核心板塊現代農業及健康食品產業的經營主體。
加入東方集團之前,戴勝利曾任華潤萬家有限公司大區副總經理兼采購總監、江西五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四川五豐黎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揚州五豐富春有限公司董事長、華潤五豐米業(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
針對此事,6月22日,東方集團相關負責人回應新京報記者稱,“公司收到的留置書顯示‘原華潤五豐總經理戴勝利’涉嫌這些罪行被留置,此事和東方集團無關。目前集團無法聯系到戴勝利本人,已經授權其他高管接手處理其職務事項。”至于戴勝利在東方集團的職務是否會有變化,該負責人表示,暫不知具體情況,集團在等待相關部門的調查結果。
6月24日,新京報記者致電華潤五豐米業(中國)有限公司及其控股股東華潤五豐(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華潤五豐(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該事件已經不屬于公司處理,具體情況不方便告知。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東方集團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有比較完善的治理結構和風控機制,領導層個別人員因涉嫌犯罪被留置甚至被判刑,應該不會對公司戰略和經營層面產生長期影響。
連續四年凈利潤下滑
公開資料顯示,東方集團成立于1989年,是一家大型投資控股型企業集團,早期主營金融保險業、建材流通業等,1994年1月在上交所上市。2013年,通過收購大成飯店70%股權,其主營業務變為現代農業及健康食品產業,主要產品包括大米、油脂加工銷售等。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東方集團近年盈利能力持續走弱。2017年至2020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69億元、6.56億元、5.84億元、2.4億元,同比變動幅度分別為0.89%、-14.74%、-10.99%、-58.8%。2021年,東方集團巨虧17.19億元,同比下降814.81%,這也是該公司上市以來首度虧損。
2022年一季度,東方集團頹勢延續,實現營收29.57億元,同比下降4.06%;歸母凈利潤為1169.20萬元,同比下降93.68%。
2021年之所以虧損,東方集團披露,主要是計提信用減值損失和資產減值損失、財務費用增加、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應付山東天商置業有限公司本息,導致其房地產板塊子公司國開東方城鎮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開東方”)虧損19.98億元等導致。
為此,東方集團稱,將致力于盤活存量資產,加快房地產業務資產變現。但由于受疫情反復、房地產調控政策、政府土地供應節奏以及市場因素等影響,國開東方仍存在存量資產處置和資金回籠未達預期等風險。
東方集團相關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對業績影響較大的是房地產業務,公司在加快處置和剝離,盡快實現資金回籠。
在柏文喜看來,東方集團試圖通過剝離房地產業務來解決業績虧損問題,這種外科手術式的解決方式只能在短期內改變公司的業績表現和止損,但長期而言,還是需要靠提升主業盈利能力來支持公司業績的可持續增長。
此外,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該公司控股股東東方集團有限公司所持的股權還曾接連遭到司法凍結。2022年3月3日,東方集團披露,因山東天商置業有限公司與國開東方、東方集團有限公司、東方集團、先鋒中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同糾紛案,控股股東所持近1.03億股無限售流通股被司法凍結,約3.9億股無限售流通股被司法標記。
2022年5月25日,東方集團再次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東方集團有限公司所持公司近1.03億股股份被司法凍結。這源于2018年的一次合同尾款糾紛。
鉀肥業務暫未形成銷售
計劃剝離房地產業務之外,為了提升業績,東方集團多方面尋求破局。其2021年年報中提及,將海水提鉀作為公司重點項目之一。
據悉,鉀肥是農業種植的基本肥料,但是我國鉀礦資源稀缺,依賴進口。東方集團2022年2月7日在接受機構調研時稱,研發團隊通過系列實驗,在鉀離子海水分離核心技術上取得關鍵突破,目前在中試階段。據了解,截至6月22日,東方集團已完成海水提鉀項目初步選址工作,正在開展項目一期20萬噸/年海水提取氯化鉀智能化工廠建設的準備工作。
6月26日,東方集團方面向新京報記者介紹,該項目建設周期預計為8-10個月,2022年下半年開工,2023年上半年將實現投產。據其透露,鉀肥業務整個項目正在進行路徑設計和工程進度設計,暫時還未形成銷售,但公司通過海水提鉀形成的鉀肥成本遠低于市場成本價,預計會達到良好的產業效益。
收購也是一條路徑。2021年7月13日,東方集團披露,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控股股東東方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輝瀾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輝瀾公司”)92%股權。后者能源業務涉及的石油天然氣資源位于巴基斯坦、伊拉克、埃及等。
有觀點認為,這是東方集團轉型能源領域之舉。但東方集團方面向新京報記者否認了這一說法,并稱集團仍以農業產業為主,不存在轉型,此次收購目的是提升公司業績和盈利能力,增加股東回報。
東方集團6月11日披露該事項進展公告稱,由于受國際環境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次交易標的資產的境外核查工作進展緩慢,境外標的資產相關盡職調查、審計、評估等進度延遲。東方集團方面也向新京報記者證實,該項目目前尚處于盡調階段。
柏文喜認為,東方集團確實存在轉型能源企業的可能,但也不排除企業跟風炒作拉抬自身股價的嫌疑,截至目前收購事項并未見到落地執行。
“人造肉”和預制菜尚在培育市場
此外,東方集團的新業務還搭上了近年火熱的“人造肉”和預制菜。
2021年年報提及,東方集團在植物基“人造肉”上取得一些成果,高水分植物肉項目正處于市場培育優化階段,與多家餐飲機構及經銷商開展合作,公司推廣上市高水分植物蛋白肉半成品,且儲備品種達30余種,并還在持續研發中,公司還開發了零糖零膽固醇植物蛋白肉。
在預制菜領域,東方集團稱,未來進一步研發預制菜品類,拓展C端消費市場。資料顯示,東方集團旗下子公司銀祥豆制品推出了炸腐竹等新品,研發預制菜品類。“‘人造肉’、預制菜這一塊,集團看到這些發展方向去布局,相關產業還處于一個市場培育階段。”前述負責人稱。
對于企業的多渠道發展,東方集團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集團依舊聚焦農業和健康食品,做一些像“人造肉”“預制菜”這樣的市場火熱品類、高科技農業產業方面的嘗試。
東方集團也在2022年經營計劃中披露,將繼續在現代農業及健康食品產業鏈上下游投入資源,并拓展高水分植物蛋白肉、預制菜研發、海水提鉀等。
不過,東方集團也提到了“人造肉”業務的風險,其2021年年報稱,“由于國內人造肉市場尚處于培育期,受疫情影響,市場增長速度可能會放緩;由于植物基食品相關技術屬于合成生物學,需要有加大的資金投入及較長的研發周期, 企業收益時間存在不確定性”。
柏文喜認為,上市公司為尋求新的業績增長點和第二增長曲線,通常采取多元化、多渠道發展的模式,但這要立足公司優勢與自身資源,在投資多元化的同時,做到經營專業化,并與公司原有業務形成協同效應。東方集團也應如此,否則容易形成公司資源和目標的分散,對企業發展反而不利。
新京報記者 劉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