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龍錕、鄧瀟麗)7月27日至28日,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五次會議召開。《廣東省粵菜發展促進條例(草案》(簡稱條例)提交會議初審。今年,省人大常委會將制定條例作為重點立法項目,以推動“粵菜師傅”工程高質量發展,擴大就業創業,推進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傳承弘揚粵菜文化。這也是廣東在全國率先探索地方菜立法的舉措。
為粵菜產業發展“賦能”是本次立法的重點。條例擬規定政府及有關部門在產業發展各環節的職責,包括資金保障、粵菜餐飲品牌建設與保護、粵菜餐飲領軍企業培育與連鎖化集約化發展,以及粵菜餐飲企業業態創新等,為粵菜產業有序發展提供更清晰的指引。
粵菜產業將極大助力鄉村振興。條例諸多條款結合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對粵菜產業發展進行了部署,擬提出推動美食體驗與歷史文化、文化創意、自然生態、濱海休閑等文化旅游項目融合發展,依托資源稟賦建設粵菜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推動種植、畜牧、水產等行業發展。
為了將廣東省推進“粵菜師傅”工程中行之有效的政策舉措上升固化為法規條文,條例在人才培養方面擬提出支持“粵菜師傅”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名廚工作室建設,鼓勵粵菜技能大師和星級“粵菜師傅”帶徒授業,組織星級“粵菜師傅”評選活動,推進職業技能等級與職稱銜接等舉措,以彌補粵菜產業高端人才供給不足的短板。
條例的諸多條款還注重弘揚粵菜文化,擬提出建立健全經典菜品檔案,設立經典粵菜菜品的展示展銷場所,支持創作影視、出版物等粵菜文化產品和開展粵菜文化理論研究,推進建立地方傳統特色小吃制作工藝檔案以及數據庫,鼓勵建設粵菜主題博物館或者虛擬博物館等展示體驗平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