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賃行業今年依舊延續嚴監管態勢。為了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充分發揮特色功能,做精專業,金融租賃行業也在朝高質量發展的方向轉型。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監管層已對金融租賃行業開出多張罰單,劍指多項違規事實,罰款金額較大。銀保監會官網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7月31日,今年以來金融租賃機構已累計收到9張行政處罰決定書,罰沒金額合計657萬元。
相關金融租賃機構被處罰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租賃業務三查不到位;二是未經任職資格審查任命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三是非真實轉讓租賃資產,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四是違規為地方政府項目提供融資安排等事項。
今年1月份,銀保監會曾發布《金融租賃公司項目公司管理辦法》,引導機構提升合規經營意識,加強內控管理。年內監管層開出的一張張罰單,就是為了落實相關政策,引導金融租賃行業回歸本源,防范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
近年來,監管層對金融租賃機構的違規行為從未手軟,對相關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也在持續加強。據租賃咨詢平臺不完全統計,2020年監管機構對金融租賃公司累計開出15張行政處罰單,涉及罰款金額595萬元。2021年金融租賃行業共領到22張罰單,罰款金額達1146萬元,罰單數量和罰款金額均創歷史最高。由此可以體現出監管層引導金融租賃行業合規發展的堅定決心。
零壹智庫高級分析師王若曦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從監管層對金融租賃行業開出的罰單情況來看,監管層對金融租賃行業的監督檢查力度在逐步趨嚴,通過加大處罰力度對該行業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一方面,監管層出臺多項相關政策,引導公司主動合規,加強內控合規建設;另一方面,監管層通過開出罰單,敦促金融機構被動合規,引導金融租賃行業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
展望未來,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員、金融系統業內人士武忠言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金融租賃公司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關鍵,不僅要具備資金融通能力,更要具備資產管理能力。未來,金融租賃機構一方面要轉變經營理念,回歸行業本質,堅持融資與融物相結合,聚焦專業領域,圍繞客戶需求,提供金融、經營、資產管理等多元化服務,延伸產業價值鏈,提高融資租賃全產業鏈經營和資產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加強內控管理制度建設,積極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科學技術,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客戶風險評估機制,依據租賃物價值曲線和租賃期內現金流量設計出合理的交易結構和商業模式,建立好資產負債管理工具、現金流管理工具、流動性風險壓力測試工具,嚴格防范和控制經營風險。
本報記者 余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