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寧
日前,廣州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廣期所”)相繼發布6項業務規則,分別是《廣州期貨交易所風險準備金管理辦法》《廣州期貨交易所違規違約處理辦法》《廣州期貨交易所交割管理辦法》《廣州期貨交易所指定交割倉庫管理辦法》《廣州期貨交易所標準倉單管理辦法》《廣州期貨交易所信息管理辦法》。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意味著廣期所開業已進入倒計時階段。
與此同時,各家期貨公司也緊抓新機遇,加快布局相關業務。《證券日報》記者發現,近期已有銀河期貨、國元期貨、南華期貨等多家期貨公司相繼在廣東省設立分公司,為參與廣期所交易積極備戰。
廣期所不斷完善業務規則
在此之前的6月6日,廣期所曾發布《廣州期貨交易所交易管理辦法》《廣州期貨交易所結算管理辦法》《廣州期貨交易所風險管理辦法》《廣州期貨交易所期貨交易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廣州期貨交易所做市商管理辦法》《廣州期貨交易所境外特殊參與者管理辦法》《廣州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會員接受境外中介機構委托開展特定品種期貨交易業務管理辦法》《廣州期貨交易所指定存管銀行管理辦法》《廣州期貨交易所異常交易行為管理辦法》《廣州期貨交易所實際控制關系賬戶管理辦法》《廣州期貨交易所套期保值管理辦法》《廣州期貨交易所套利交易管理辦法》等12項業務規則。
此次發布的6項業務規則與上次發布的12項業務規則形成了良好銜接。廣期所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稱,風險準備金是交易所應對風險、維護市場正常運轉的財務保障,為規范交易所風險準備金管理工作,增強交易所風險防范能力,保障期貨市場健康平穩運行而制定。違規違約處理辦法是為加強期貨市場管理、保障期貨市場參與者合法權益和廣期所各項業務規則貫徹執行而制定。交割管理辦法的制定原則,一方面是遵循交易所業務規則體系框架的整體思路,與交易規則、結算管理辦法等相關辦法銜接,切實形成交易、結算、交割完整的規則體系;另一方面,充分考慮擬上市品種的實際業務需求,在制定過程中更多貼近擬上市品種的行業實際。
期貨公司全面迎接新機遇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近期已有多家期貨公司相繼在廣東省設立分公司。例如,南華期貨近日發布公告稱,決定設立廣東分公司。此外,銀河期貨、國元期貨也在不同程度地推進設立廣東分公司的工作。
銀河期貨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廣期所的設立將加快銀行、物流、信息業發展,形成泛金融產業集群,帶來巨額的資金流動和豐富的金融創新,更好地實現從金融大省向金融強省跨越,并牢固確立廣州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地位,打造中國南方地區的資本集散中心和財富集聚中心。因此,廣州市乃至廣東省將成為各家期貨公司新的必爭之地。
“廣東分公司設立后,將以衍生品業務為抓手,以經紀業務為基礎,發揮公司風險管理的優勢,從兩個方面開展工作。”銀河期貨相關人士向記者介紹稱,一是產業方面注重服務實體經濟。廣東省作為全國第一外貿大省,在我國產業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設立廣東分公司,可以更好地挖掘廣東地區的產業資源,加強母公司與子公司的協同,以風險管理業務為突破口介入期貨和現貨領域,帶動公司在廣東地區整體業務的增長。二是創新方面聚焦廣期所新品種。目前來看,廣期所將著重在服務綠色發展方向進行布局,研究碳排放權、電力、綠色發展相關商品等期貨品種以及大宗商品和商品指數類品種,這對期貨公司的專業化水平以及服務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據了解,廣東省的產業客戶眾多,廣泛分布在化工、有色金屬、養殖等諸多行業,已形成產業集群效應。比如,以東莞市、佛山市為主的有色金屬產業群。因此,廣東省期貨市場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和發展前景。
國元期貨相關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在廣州市設立分公司,將帶來幾方面收益:一是經紀業務網點布局規劃向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傾斜,向期貨經紀業務占比加大的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地區推進;二是深耕細作南方地區金融機構市場,挖掘近1.2萬億元規模的權益市場,與5家公募、1800余家私募全面接觸,力爭在南方市場站穩腳跟;三是全面把握廣期所開業帶來的新機遇;四是作為“全方位互聯網網點”工作的試點,總結成功經驗,推廣全業務產品線。
國元期貨相關人士介紹說,廣東省是中國經濟發達省份,省內有眾多大公司、基金公司和產業客戶,對期貨市場存在巨大的投資和套保需求。其中,廣東地區(不含深圳)上市公司有395家,位居全國第四位,總市值近6萬億元;公募基金公司有5家,管理資產規模達1.7萬億元;私募基金公司有1825家,管理資產規模達1.1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