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 冰
截至8月31日,已有15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全部或部分披露了2022年上半年經營情況。其中,大部分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凈利潤取得正增長,有2家公司邁進“凈利潤十億元俱樂部”。
“今年上半年,持牌消費金融機構業績增速整體放緩,部分機構出現業績下滑甚至虧損現象。目前消費金融行業依然處于不斷規范、競爭加劇、向數字化轉型的市場格局中,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已成為多數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的共識。”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兩家消金機構凈利超10億元
由于部分消費金融公司披露的業績數據不完整,上半年實現的凈利潤及同比增速情況無法全面體現,但足以體現上半年消費金融行業的整體發展態勢。
在這15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有2家公司凈利潤超過10億元,分別是招聯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具體來看,2022年上半年,招聯消費金融實現營業收入84.16億元,同比增長13.88%;實現凈利潤19.37億元,同比增長25.62%,成為業內頭號賺錢大戶。興業消費金融實現營業收入47.64億元,同比增長23.15%;實現凈利潤11.5億元,排名第二,同比增長12.31%。馬上消費金融實現營收57.01億元,同比增長23.26%;實現凈利潤5.84億元,排名第三,同比增長32.43%。
尚誠消費金融和杭銀消費金融成為上半年凈利潤增速兩大“黑馬”,同比增速均達127%。此外,海爾消費金融也有不俗表現,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69億元,實現凈利潤1.28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到79.35%和65.19%,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湖北消費金融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64億元,實現凈利潤5960萬元,同比增幅分別為8%和17.4%。
上半年凈利潤超過1億元的還有中郵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陽光消費金融、錦程消費金融,分別為1.91億元、1.36億元、1.32億元、1.3億元。此外,蘇銀凱基消金、晉商消費金融上半年凈利潤分別為0.58億元、2561萬元。還有2家消費金融公司上半年凈利潤虧損。其中,小米消費金融虧損9320萬元,寧銀消費金融虧損0.32億元。
資產規模方面,截至上半年末,招聯消費金融總資產達到1429.7億元,穩坐已開業消費金融公司的頭把交椅。馬上消費金融資產總額達641.65億元,排名第二;興業消費金融總資產為637.72億元,排名第三。中銀消費金融、杭銀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尚誠消費金融、湖北消費金融、錦程消費金融、小米消費金融、陽光消費金融、晉商消費金融、寧銀消費金融等10家公司的總資產分別為525.66億元、363.69億元、180.58億元、119.59億元、107.18億元、103.61億元、96.61億元、94.44億元、76.97億元、72.45億元。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綜合來看,上半年持牌消金機構體現出較好發展態勢。一方面,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延續“強者愈強”特征,整體表現突出;另一方面,部分“黑馬”在業績增速方面實現突破。
新市民成重點發力領域
各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還結合業務性質與發展實際,在支持受疫情影響的個人及企業紓困方面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同時在服務新市民領域發力,以新金融之力打出服務實體經濟的“組合拳”。
據馬上消費金融披露,2020年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已為受疫情影響等出現困難的76.6萬用戶減免息費8.55億元,促進商品及服務交易4億余次,涵蓋家居、裝修、數碼等重點消費領域。
今年上半年,中郵消費金融壓降貸款利率,降低客戶貸款成本,已為1.9萬名客戶提供專項息費減免、賬單平移、信貸支持計劃和調解服務等金融紓困政策,減免息費4900余萬元。
今年3月,銀保監會、人民銀行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針對新市民領域拓展業務布局逐漸成為各家消金機構的共識。
在具體落實上,興業消費金融制定了服務新市民金融需求的完整行動方案。其中,興才計劃項目面向家長群體,提供專門用于支持子女學費、生活費和教育培訓等方面的純信用貸款。截至2022年6月末,興才計劃已累計服務大學生家庭近4萬戶,立業計劃服務客戶超過5.8萬戶。
海爾消費金融也披露稱,從2014年12月26日開業以來,截至2022年6月30日,已累計服務新市民887萬人,為新市民累計發放貸款2622萬筆。
對此,蘇筱芮表示,“服務新市民金融需求為消費金融機構提供了客群細分的新思路,為其在業務模式、客群分層及場景拓展方面指明了方向,驅動消費金融機構向更為精細化的道路邁進。”
于百程稱,未來持牌消金機構之間的競爭,將體現為綜合能力的競爭,頭部效應會更加明顯。(證券日報)